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24789
大小:2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4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说课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说《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写的是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I-天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而诸葛亮巧用妙计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是单元的训练重点,因此,教7时,我指导学生在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领悟人物的性格特点,提高阅读能力,并得到多方面的思想教育。二、学生能力分析:经过研究式创新教学法的实践操作,我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口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看《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学生对其中的人物有了一些了解,因此可以肯定,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己有知识
2、的掌握上,学生装完全可以根据研究式创新教学法,学好这篇课文。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排意图,课文特点及《新大纲》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德育目标:让学生认识诸葛亮成功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胆识、有肚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自主、合作学习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创新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想象等品质。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四、教材处理: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确定: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发展过程。创
3、新点:通过给提示语填加词语,让学生想象,组织争论会这几个创新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想象等品质。德育点:学习人物的好品质。空白点:学生质疑,教师不讲,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研究体验。五、教学方法、模式手段:1、教法及学法。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运用研究式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口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师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中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最后体现岀的是:方法求异,思维多项,个性突出。2、教学模式及依据。本
4、课采用了“自主赏读,注重感悟”的教学模式。此模式以学生读书为根本,以学生自学为主体。培养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口的。3、教学手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借助投影片演示,纸船操作,感悟人物性格特点,解决质疑问难。六、教学过程:在导入这一环节中,我采用的是复习导入法: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然后,我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引导学
5、生自主学习,讨论并标记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这里我有意识的放手,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讨论中加深理解,并能用适当的词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在体现合作成功这•环节中,以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主线贯穿全文,首先设计了给课文补充提示语的练习:“同学们,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现在请同桌交流一下,在第一.小节挑选一个你认为有必要补充的提示语,加上某个词或句子,并说说理由,好吗?”这一创新点的设计,意在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
6、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加深了对周瑜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的个性和才干的认识。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其次,我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重点词句來谈诸葛亮“神机妙算”所表现的另三个方面:通天文,晓地理,巧安排,并以此辐射全文,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锁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培养学生的研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第三,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充分的质疑的环境。由于学生距当时的历史背景比较遥远,对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了解比较片面,所以对故事
7、的某些情节产生疑惑。如:“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还叫军士擂鼓呐喊?”“诸葛亮为什么又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面对这一难点,给学生留下空门,我按课改要求,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拿出纸船动手摆一摆,用牙签当箭,扎进纸船的-面,观察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I韦I中,用直接经验解决问题,突破T难点。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鲁肃私自拨船给诸葛亮,周瑜知道了会怎么处置他?”我抓住这一创新点及空门点,让学生自主扮演周瑜和鲁
8、肃想一想他们见面吋会怎么说,怎么做?以此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发挥口己的创造性,注意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接着我又针对课题引思:同学们请看课题,课题上写着草船借箭,这些箭分明是诸葛亮从曹操那里骗來的,怎么说是“借”呢?我把课题改为《草船骗箭》如何?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种想法得到了不少学生的呼应。这一创新点的设计,激活了学生们的思维,他们观点新颖,说起来振振有词,就在双方激烈地辩论中,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弄清楚了,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在争辩中理解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在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