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环境差异和英汉比喻取象

物理环境差异和英汉比喻取象

ID:41479041

大小:62.4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25

物理环境差异和英汉比喻取象_第1页
物理环境差异和英汉比喻取象_第2页
物理环境差异和英汉比喻取象_第3页
物理环境差异和英汉比喻取象_第4页
物理环境差异和英汉比喻取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环境差异和英汉比喻取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物理环境差异和英汉比喻取象比喻(metaphororsimile)不仅是一种语言中的修辞现象,还是人类对周围事物进行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它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的重要手段。比喻是将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即“喻体”和“本体”),取其相同或相似之处相比,以熟悉比生疏,以具体比抽象,从而使说理明白生动,描写形象可感,加强语言的感染力,启发读者丰富的联想。比喻表达法的一般模式叫取象。在英语和汉语这两种发音、词形和结构截然不同的语言里,由于民族、文化传统等的共性,我们发现有些比喻有着相关的对等成分(

2、equivalents),即英汉比喻的取象与其喻义存在完全一致的情形。例如:冰冷ascoldasice雪白snow-white轻如鸿毛aslightasafeather狐狸般狡猾ascunningasafox过牛马般的日子livelikeabeastofburden壮得像头牛asstrongasanox然而这种文化重合现象(culturaloverlap)在两种语言中极其有限。比喻富含民族文化特征,往往个性多于共性。愈是文化传统源远流长的国度,运用比喻的形式和内容就会愈丰富多彩。某事物为一个民族所独有,

3、因此很难在另一个民族的语言中找到等值的形式。语言反映文化,并受着文化的制约。而比喻作为各民族语言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法,必然反映着文化的差异。环境因素影响着人们的交际,而且它的影响无处不在,也是很难意识到的。人们把环境划分为三个方面: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和时间环境。在这三者之中,物理环境对英汉比喻中的喻体的选择影响最大。物理环境包括地理、气候、建筑、家庭房间的布置、装饰等,以及由这些因素决定的人们的生活、生产和行为方式。本文着重从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生产生活方式、建筑等几个方面来逐一说明物理环境影响

4、英汉比喻的取象。一、自然地理环境对英汉比喻取象的影响陆地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各自不同的区域特征,而文化实体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地域内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要反映该区域的自然面貌特点。我国地势特征为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水往东流恰恰反映了这一地形走势,古人多以河流作为喻体来表达”哀愁”,“气势恢宏”及时间的一去不返。对于处于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的英国人来说,就很难明白其中的含义。英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由于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海洋、

5、渔业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英语里表达“船”或“舟”的词汇举不胜举,因而许多比喻都与船和海洋有关就不足为奇了,例如“守口如瓶"即英语的utobeasclose/dumbasanoysterv;“未雨绸缪"即^cast/lay/haveananchortowindward"o“进退维谷”与ubetweenthedevilandthedeepsea”更是一山一海,对比鲜明,这里的"dev订”即“gunwale”(船舷的上缘),是水手用语。中国人说“内行”,英美人则用utoknowtheropesn来表

6、示;形容“陷入绝境”,汉语比喻为“山穷水尽”,英语比喻则为"tobeattheendofone,srope”。汉语用"疾风知劲草”或“过五关,斩六将”来比喻在严峻考验下才能显示出谁是强者,对应的英语表达则说goodsailorisnotknownwhentheseaiscalmandwaterisfair.(在天气晴朗和大海平静时看不出好水手),或“weatherthestorm",英语的这种表达方式与航海有关,指的是好水手才能在海上航行时采取措施,安然度险。这些都反映了不同的地理环境使英汉两大民族对同

7、一概念使用了不同的喻体来指代。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物产。例如新鲜事物的大量涌现,英语比喻为uspringuplikemushroom”,汉语则用明喻的表达方式“如雨后春笋一般”来表示。这里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的取象“mushroom”和“竹笋”。究其原因,乃是英国的丘陵地形和潮湿的气候很适合于蘑菇的生长;而在中国,一场春雨后,竹林的笋子都争先恐后窜出了地面。所以,英汉比喻中取象就出现了不对等。英国人曾经用'‘黑莓遍地,俯拾皆是”来表达“多”这一概念,而汉语中与之对应的比喻则为“多如牛毛”。还有一个值得

8、一提的中国物产“丝”(S订k),它常出现在比喻之中。丝业是中国人发明的,“Silk-road”即“丝绸之路”或“丝路”,最初出现在一位来过中国六次的德国地理学家里希霍芬(Richthofen)所著的地理书籍《中国》(1877年)一书中。唐宋时期,丝绸纺织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被广泛用于制作服装与饰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丝的特点是细长洁白,文人墨客常用它来比喻缠绵情愁。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少游《浣溪纱》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