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脑梗死21例临床分析

分水岭脑梗死21例临床分析

ID:28222350

大小:76.0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分水岭脑梗死21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分水岭脑梗死21例临床分析_第2页
分水岭脑梗死21例临床分析_第3页
分水岭脑梗死21例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分水岭脑梗死21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水岭脑梗死21例临床分析孙淑娟姜国峰(吉林省露水河林IX医院134506)【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3-0244-02【摘要】目的21例分水岭桢塞(CWSI)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1例经头颅CT证实的分水岭脑梗塞(CWS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改变。结果木组21例经治疗后,出院时11例基木痊愈,8例明显好转或好转,2例无效,结论CWSI的主要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和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脑动脉粥样硬化致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心脏疾患,多数预后良好。【关键词】分水岭脑梗死病因与发病机制分型临床表现分水岭脑梗死(CWSI)

2、又称边缘带梗死是指脑内相邻动脉供血区边缘带发生的梗塞。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左右[1]。50岁以上常见,有资料为55.6%[2]0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头颅CT的广泛应用,现在己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现将我院自2003.09—2011.09根据临床表现,CT检查诊断的21例CWSI资料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木组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修订的标准,并经头颅CT确诊。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59±5)。20例为右利手,1例为左利手,急性起病,于发病的2h〜15天入院;安静时发病11例,睡眠中发病8例,活动时发病2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例;

3、高脂血症史13例,涵心病史16例,糖尿病史7例,平时血压偏低11例。子宫内膜癌病史1例1.2临床表现偏瘫16例,偏身感觉障碍14例,失语10例(运动性失语5例,感觉性失语4例,混合性失语1例),视野缺损8例,假性球麻痹1例,意识障碍1例,头痛8例,呕吐10例,癫痫大发作1例。1.3CT检查病例均做了颅脑CT扫描。CT显示CWSI梗死灶为低密度改变。皮层梗死多呈楔形,尖端向内,底面向外,皮层下条索状。病灶位于额顶叶交界区10例,顶枕颞交界区10例,侧脑室体旁5例,室上区1例,室后外方6例,侧脑室三角部后外方8例,尾状核头2例,双侧基底节3例。单侧18例,双侧3例。TCD检查20例,单侧颈内动脉狭

4、窄7例,单侧大脑前动脉狭窄5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3例,双侧颈内动脉狭窄1例,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1例.1.4辅助检查21例病人中,甘油三酯升高4例,胆固醇升高4例,低密度脂蛋白升高5例,血糖升高7例。1.5治疗本组常规予改善脑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等治疗。对于低血压患者予生理盐水、羟乙基淀粉等扩容升压治疗。1.6疗效判定痊愈:运动、感觉、语言、智能完全恢复正常,社会生活能力完全恢复;好转:运动、感觉、语言、智能明显改善,部分恢复社会生活;无效:运动、感觉、语言、智能无改善,家庭生活仍需家人帮助。2结果本组21例经治疗后,出院吋11例基本痊愈,8例明显好转或好转,2例无效。3讨论3.1

5、CWSI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引起CWSI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以往认为其主要病理基础是大血管狭窄闭塞致狭窄远端血流减少,侧支循环不良的部位发生梗死,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低血压、低灌注更容易导致CWSI的发生。其次有学者研究认为血小板凝块、胆固醇结晶、瘤栓等微栓子阻塞血管,也可以诱发CWSI的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身低血压,临床最常见原因是体循环低血压及低血容量。本组有8例于睡眠中起病,约有52.4%患者发病吋血压较前水平降低。(2)颈动脉狭窄或闭塞[4],此原因常引起单侧病变。本组病例26.4%存在此因素。(3)血管微栓子,是导致CWSI,颈动脉粥样硬化斑脱落的重要栓子

6、来源。本组奋37.3%患者存在冠心病病史,冠心病心脏附壁血栓可选择性进入分水岭区终末血管,从而导致CWSI的发生。(4)本研宄表明糖尿病也占有一定的诱发比例,这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从而有利于微栓子的产生导致CWSI的发生。(5)此外,部分学者认为血液黏度的改变,也冇可能诱发CWSI的发生。各种原因导致的酸中毒均能影响红细胞变性,由此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血液黏度,导致临床上出现血液高黏滞综合征,造成末稍动脉血流量明显减少,而在分水岭区侧支血管贫乏更进一步提高了诱发WSI的几率(6)后交通动脉的解剖变异[3]。(7)长骨骨折、弥漫性癌栓塞等引起分水岭区组织缺血性坏死。3.2C

7、WSI分型及临床表现按病灶部位,学者[4]将CWSI分为:皮层前型、皮层后型、皮层上型、皮层下前型、皮层下上型、皮层下外侧型。除上述六种外,多数患者患有两种以上CWSI类型即为混合型分水岭梗死。苏中以皮层前型、皮层后型、皮层下前型、皮层下上型最为多见,CWSI的研究主要因皮层下前型很少提示大血管狭窄,故主要集中在皮层前、后型及皮层下上型分水岭梗死的研究上。CWSI的临床表现则主要与损害部位、梗塞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