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脑梗死37例临床分析

分水岭脑梗死37例临床分析

ID:24789433

大小:7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分水岭脑梗死37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分水岭脑梗死37例临床分析_第2页
分水岭脑梗死37例临床分析_第3页
分水岭脑梗死37例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分水岭脑梗死37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水岭脑梗死37例临床分析(昆明市中医医院关上内科;云南昆明650000)【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分水岭脑梗死临床特点、治疗作用和发病机制。方法:选择木院在2013年9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37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为研究主体。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并总结介入治疗的作用。结果:分水岭梗死的临床体征与症状决定于病变程度和部位,极易受到循环血容量和体循环低血压等影响。分水岭脑梗死的病理基础是劲动脉闭塞或狭窄,经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是100%。结论: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发病机制决定了该病治疗的及时性

2、和有效性,在釆取有效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应大力推广。【关键词】分水岭脑梗死;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定义是:大脑内两个相邻的较大血管区中间出现局限性缺血症状,并合并神经功能障碍[1]。和临床中其他类型的脑梗死病症相比,该病的MRI、CT等影像学检查、临床特征等均具有显著特点[2]。木次研宄旨在探讨分水岭脑梗死临床特点、病因、类型和发病机制,并对其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具体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木院在2013年9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37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为研宄主体。男

3、26例,女11例;年龄范围是28-71岁,平均(58.22±1.23)岁。其中,14例患者为首次发病,23例患者为两次以上发病。既往病史中,糖尿病史32例,冠心病史28例,高血压史24例。临床表现中,6例为反复头昏;11例为轻度认知障碍;12例为较度失语;9例为轻度偏瘫。发病状态中,27例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发病,10例患者在活动状态下发病。1.2方法给予患者500ml剂量的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治疗,1次/日,加用0.4g葛根素和30mg依达拉奉治疗,均为1次/日,采用静脉滴注方式。并给予O.lg

4、的肠溶阿司匹林片治疗,U服1次/日。针对患者情况给予支架植入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同吋给予脑梗塞二级预防治疗,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寻找并控制影响病情的危险因素;苏二,利用奋效药物,进行持续治疗。若患者出现颈动脉斑块,应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以稳定斑块和抗动脉硬化。1.3临床症状分别为头痛、恶心(10例),混合型失语(6例),视物不清偏盲(11例),感觉障碍(17例),反应迟钝、智能障碍(28例),合并癫痫发作(6例)。1.4影像学检查给予患者MRI和头颅CT检查,双侧病灶10例,均属于幕上梗死。14例为

5、皮质前型,梗死部位在额叶,呈楔状;13例为皮质后型,梗死部位在枕叶、顶和颞的交界处,呈楔状;10例为皮质下型,梗死部位在侧脑室体旁或是侧脑室前后角旁,呈条索状或串珠状。1.5疗效评价标准依据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标准,评价对症治疗的效果,其中,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病因、发病机制等明确,经检查各项指标正常。显著改善:症状基本消失,病因、发病机制等明确,经检查各项指标趋于正常。改善:症状有好转,病因、发病机制等明确,经检查各项指标未恢复正常水平。无效:症状与各项指标等均无变化,发病机制和病因不明确[3】。1.6

6、脑血管评价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多普勒超声或是心脏血管造影检查。苏中,12例(32.43%)为一侧颈动脉狭窄;25例(67.57%)为双侧颈动脉呈粥样斑块。经彩超检査,30例(81.08%)为冋声斑块;26例(70.27%)为一侧颈动脉呈粥样斑块。经影像学检查后,10例(27.03%)为脑中动脉狭窄,4例(10.81%)为脑中动脉闭塞,29例(78.38%)为脑动脉硬化改变。1.7统计学分析数据通过SPSS17.0软件加以处理,治疗总有效率用(%)表示,经卡方检验,若P<0.0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

7、义。2结果所有37例患者中,治愈24例(64.86%),显著改善10例(27.03%),改善3例(8.11%),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是100%。3讨论3.1临床特点本次研究中,临床症状有轻度偏瘫、头痛恶心等,严重者会出现认知障碍或失语等症状。所有患者中,62.16%(23/37)的患者属于两次以上梗死,24.32%(9/37)的患者有轻度偏瘫,29.73%(11/37)的患者奋轻度认知障碍,该结果与相关报告结果接近。但是,本研宄中,有16.22%(6/37)的患者出现反复头&症状,和相关报告的结果不同,但

8、笔者认为,这与患者人脑前后循环人动脉狭窄有关,并iL后循环缺血者的反复头昏症状严重。3.2发病机制该病的发生和患者前后颅内大动脉狭窄及血管代偿障碍相关。多种原因导致的某一动脉血压下降或是供血障碍,不会影响动脉近心端的实际供血功能[4】。但却对远心端末梢的供血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并引发脑内相邻动脉交界部位供血区出现局限性缺血现象,进而诱发脑梗死发生,其病因是低灌注与微栓子脱落。研宄中,72.97%(27/37)的患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