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81303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3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全麻药异丙酚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脑电双频指数指导全麻药异丙酚的临床观察作者:易能芬彭秀兰屠根本 近年来,随着微机的应用和脑电分析技术的发展,脑电技术在临床麻醉学中的应用再度受到关注,衍变出不同的脑电参数,如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index,BIS)等,其能够准确、更及时地反映大脑生理功能的变化,避免出现术中知晓,指导临床用药。本院于2005年使用BIS监测仪,指导全麻药异丙酚的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年龄30~59岁;ASAⅠ~Ⅱ级;男女不限,体重45~78kg。无神经精神病史,随机分成对
2、照组和BIS组。对照组:靶控输注异丙酚4~8μg/kg,麻醉医生根据经验调节控制血压、心率的变化。BIS组:麻醉医生在BIS监测下指导异丙酚给予,术中BIS值维持在40~60之间。 1.2麻醉方法 患者术前均禁食8h,不用任何药物,入手术室后监测心电图、桡动脉压、SpO2,前额用75%酒精脱脂干燥后,粘贴BIS电极,连接ASPECTA-2000XPBIS监测仪,监测后记录BIS值。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0.1mg/kg-1,芬太尼3~4μg/kg1,维库溴铵0.1mg/kg-1,插管后立即给异丙酚,吸入O
3、2和N2O(1L/min和1.5L/min),术中间断给予芬太尼0.5μg/(kg·h)维持麻醉。术毕拔管后送入麻醉恢复室,术后随访患者全部无术中知晓。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后(T0)、手术30min后(T1)、手术60min后(T2)、手术90min后(T3)异丙酚的用量,及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手术时间和手术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BIS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见表2。两组患者各时点异丙酚平均用量的比较(P<0.05),见表3。表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略)表2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比较(略)表3两组患者各时点异丙酚平均用量的比较(略) 3讨论全身麻醉时,早期多采用EEG的时域特征来反映麻醉深度,主要分析EEG波形的几何性质;随着快速傅立叶变换技术的成熟,较多的EEG频域特征可用来反映麻醉深度,将时间和振幅关系的原始脑电信号转换成频率和功率的关系,并衍化出数量化参数,如
5、BIS,BIS的数据表示范围为0~100,数值越大反映麻醉越浅,直到完全清醒;相反,数值越小反映麻醉越深;BIS值85~100代表正常状态,65~85代表镇静状态,40~65代表麻醉状态,低于40可能呈现爆发抑制。研究表明根据BIS调节静脉和吸入麻醉药的用量,可减少麻醉药用量20%~38%,缩短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1,2]。 本资料术中维持BIS在40~60,根据BIS调节静脉麻醉药异丙酚的用量基本在此范围。BIS组在麻醉、手术期间异丙酚用量低于对照组,BIS组在清醒时间、拔管
6、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均缩短,说明BIS指导静脉全麻药异丙酚有非常现实的临床价值。有研究显示,BIS值反映皮质脑电活动与稳态下麻醉药量在脑内代谢有关[3];BIS与麻醉时镇静水平和血浆异丙酚浓度的变化具有良好的相关性[4],异丙酚的血药浓度与呼吸抑制有良好的相关性[5]。镇静期间BIS随异丙酚靶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异丙酚麻醉苏醒期BIS值逐渐升高,因此,作者在异丙酚全身麻醉时,通过监测BIS的变化,在达到合适的麻醉深度情况下,控制异丙酚的用量,可以防止过度镇静,及早清醒拔管,缩短麻醉恢复时间,送回病房,减少麻醉
7、医生的工作量,同时镇静药物的减少,还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参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