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活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活用

ID:9139057

大小:65.9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9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活用_第1页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活用_第2页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活用_第3页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活用_第4页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活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活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活用方明珠徐艳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丙医结合医院肾内科上海200000)【】R243【】B【】2095-1752(2016)06-0364-03发热为临床极常见的症状,属于机体对抗外邪的一种全身性反应。中医学从脏腑辨证的角度一般将发热分为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两类。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或疫毒之邪而出现发热的一类病证;内伤发热是指以情志、饮食、劳倦为病因,由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引起的发热。八纲是中医辨证的纲领,阴阳乂为八纲的总纲,大凡辨证诊断都应首分阴阳。外感发热属于表证,表证又可分阴阳,[1]从六经的角度上来讲,表证可以分为太阳表证,少阳表证,阳明表证,太阴表证,少阴表

2、证,厥阴表证,发热恶寒是六经表证共同的症状,但由于各条经脉循行部位不同,又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在临床实践中深有体会的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少阴表证发热,仅需一两剂,效果显著,下面我们就从临床的几个病例来讨论一下少阴表证:上述几个病例主症为发热,或高热或低热久羁,发热时间都在下午或夜间同时伴有精神不振,怕冷,无汗,头痛或身体疼痛,脉沉细等证。患者大都素体阳虚,平素就有怕冷,手足不温的症状,复感风寒,卫阳被遏,阳气不得宣发,郁而发热,所以患者既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表证,乂有肢冷,脉沉细等脾肾阳虚的表现,属于少阴表证。虽症状表现类似于太阳表证,但其脉象沉细与太阳表证脉象不符合。太阳表证

3、的脉象多浮,或浮数或浮紧。太阳表证之所以脉浮,是因为太阳为六经之藩篱,主一身之表,统摄营卫,外邪袭表,正气奋起抗邪,气血充盛,脉管充盈,脉为气之先,正气浮盛于表,故脉浮。同时伴有恶寒发热(高热),鼻塞,流涕,全身酸痛等兼证。而表证发热属于少阴经的病人,脉象多沉细或沉迟,《伤寒论》少阴病篇提纲证是“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表证之所以脉沉,是因为阳虚无力鼓动气血达表以祛邪,故脉沉。冋吋伴有畏寒怕冷,无热或是下午、夜间低热明显,也会出现如口干,口腔溃疡等假热的表现,属于真寒假热证。少阴证从脏腑辨证的角度来讲属于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阴寒内盛,阴阳格拒,虚阳浮越,就会出现真寒假热的症

4、状。所以以上病例均属于张仲景伤寒少阴表证的范畴。讨论:表证主要是指外邪侵袭机表,正气奋起抗邪,在外感病初期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组症候群,如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等症状。表证可以分为表热证和表寒证。表热证以发热为主,恶寒较轻;表寒证以恶寒为主,发热较轻;两者均奋恶寒发热的表现。治疗上表热证代表方银翘散、桑菊饮,表寒证的代表方麻黄汤。发热又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外感发热起病急,病程短,一般为持续发热,伴有恶寒,头痛,鼻塞,脉浮等表证;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长,发热多为间歇性,吋作吋止,或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无明显的传变过程,又兼有脏腑虚实;外感发热又分阴阳,《伤寒论》第7条:“病冇发热恶

5、寒者发于阳,无热恶寒者发于阴。”阳证外感表现为发热恶寒并见,阴证外感表现为恶寒,或无热,或低热。因此上述病例就属于阴证外感的范畴。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六经皆有表证,王琦[1]认为:“太阳非仅主表,六经皆有表证。”只是除了有表证发热恶寒等共同的症状外,还有其各自的生理病理特点。太阳表证伴有头项强痛,脉浮等症状;阳明表证常伴奋额头痛或眉棱骨痛,身热等症状;少阳经表证临床表现会有两侧头痛,口苦,咽干,0眩,胸中满而烦,脉弦细等症状;太阴经表证伴有手足自温,自利不渴等症状;少阴经表证常有手足不温,怕冷,精神不振,自利而渴,脉沉细等症状;厥阴经表证表现出巅顶疼痛,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等症。六经表证虽然

6、都有发热的症状,但发热的特点却不尽相同。太阳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外邪侵犯,太阳首当其冲;太阳病均来自外感,属表证,发热为表热。太阳证又分为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证,《伤寒论》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3条:“太阳病,或己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太阳经的两大证的发热特点是发热与恶寒并见,但见翕翕发热者,首先考虑太阳表证。阳明经的发热为大热,汗出连绵不绝,《伤寒

7、论》第188条:“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澉然微汗出也。”此为阳热内盛,迫津外泄。阳明腑证的发热似潮汐,按吋而至,表现为蒸蒸发热或日晡潮热。《伤寒论》第248条:“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少阳表证的发热临床表现为“寒热往来”,少阳居与阴阳表里之间,处于阴阳的过渡阶段,少阳受邪,正邪交争,寒热往来。而三阴经的发热多见寒病,即使有热,热势不高。太阴为阴中之至阴,多为寒湿,但寒无热,手足自温。《伤寒论》第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