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694040
大小:35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4-05
《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二十八章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资料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解直角三角形【学习目标】理解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并能熟练地运用它们解直角三角形.【主体知识归纳】1.解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作解直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在△ABC中,∠C为直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那么,除∠C外,其余5个元素之间有以下关系:(1)两锐角之间的关系——互余,即∠A+∠B=90°;(2)三边之间的关系——勾股定理,即a2+b2=c2;(3)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cosA=,tanA=,co
2、tA=;其中∠A可以换成∠B.【基础知识讲解】1.什么条件下可以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中共有六个元素.在直角三角形中,由于有一个角(即直角)是已知的,所以通常是在已知两个元素求另外三个元素,这里的元素是指边和角(直角除外).已知的两个元素中,不能都是锐角,因为一个三角形只知道角不能确定三角形的大小,所以根本不可能求出三边的长.故已知的两个元素中,至少要知道一条边.解直角三角形有两种类型:(1)已知一边和一锐角,求另外两边和另一锐角;(2)已知两边求第三边和两个锐角.2.解直角三角形的两种类型解法如下表:已知
3、解法公式已知边和一锐角斜边和锐角c、∠AB=90°-A,a=c·sinA,b=c·cosAc、∠BA=90°-B,b=c·sinB,a=c·cosB直角边和一锐角c、∠AB=90°-A,b=a·cotA,c=c、∠BA=90°-B,a=b·cotB,c=c、∠BA=90°-B,b=a·tanB,c=c、∠AB=90°-A,a=b·tanA,c=已知两边两直角边a、bc=,sinA=,sinB=斜边和一直角边c、ab=,sinA=,sinB=c、ba=,sinA=,sinB=注意:(1)尽量使用给定的原始数
4、据;(2)角的某种三角函数值确定后,可以查表求出角的度数.3.解直角三角形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解直角三角形的公式不可死记,要灵活地运用;(2)解直角三角形求出的元素(不包括直角)共有3个;(3)要准确地应用公式,认真计算,防止出错;(4)解直角三角形时,近似计算的数字,如无特别说明,边长保留四个有效数字,角精确到1′;(5)尽可能避免开方运算;(6)有些图形虽然不是直角三角形,但可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它们分割成一些直角三角形和矩形,从而把它们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例题精讲】例1:已知:在△A
5、BC中,∠C=90°,a=7∠A=60°,求∠B,b,C.解:∠B=90°-∠A=90°-60°=30°b=a·tanB=7·tan30°=,c==.说明:(1)求三角形的边长,应算出最简结果.因本题没有给出精确度,所以最后结果可以保留根式的形式.(2)本题还可以用勾股定理或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来求边C.例2:如图6—13,在△ABC中,∠B=30°,∠C=45°,AC=2,求AB和BC.剖析:因为△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故不能直接应用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的定义.通过作BC
6、边上的高,可把原三角形变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解.解:过点A作AD⊥BC于D.在Rt△ADC中,∵AC=2,∠C=45°,sinC=,∴AD=AC·sin45°=2×=,∴DC=AD=.在Rt△ABD中,∵∠B=30°,AD=,∴AB=2AD=2.∵cosB=,∴BD=AB·cosB=2×=.∴BC=BD+DC=+.∴AB为2,BC为+.说明:斜三角形中的边角计算问题,往往通过作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这也是本章解题的基本思想之一,必须熟练掌握.作高时,要尽量不破坏题中的特殊角
7、.例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和6,求底角的余切值.剖析:在一些与直角三角形联系密切的图形(如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或一般梯形等)中,我们往往根据给出的条件,构造直角三角形,本题则通过作底边上的高,构造出底角所在的直角三角形,从而求出底角的余切值.解:如图6—14,过顶点A作底边BC的垂线,垂足为D.(1)当AB=AC=4,BC=6时,∵AD⊥BC,∴BD=DC=BC=3.∴AD=∴cotB=.(2)当AB=AC=6,BC=4时,∵AD⊥BC,∴BD=DC=2∴AD=.∴cotB=.综上可知,底角的余切
8、值为或.说明:本题的条件中,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和6,这里要对4为腰、6为腰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例4:如图6—15,在△ABC中,∠B=90°.VD、E是AB边上的点,AD=30,DE=10,∠A=θ,∠CDB=2θ,∠CEB=4θ,解Rt△ABC.解:∵∠ACD=∠CDE–∠A=θ,∠DCE=∠CEB–∠CDE=2θ,∴△ADC和△DEC都是等腰三角形.∴AD=CD=30,DE=CE=10.作EF⊥CD,垂足为F,∴DF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