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沙参麦冬汤在儿科中的应用

浅议沙参麦冬汤在儿科中的应用

ID:6006096

大小: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30

浅议沙参麦冬汤在儿科中的应用_第1页
浅议沙参麦冬汤在儿科中的应用_第2页
浅议沙参麦冬汤在儿科中的应用_第3页
浅议沙参麦冬汤在儿科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沙参麦冬汤在儿科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沙参麦冬汤在儿科中的应用苟立贞关键词沙参麦冬汤;儿科;临床应用沙参麦冬汤方载于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是书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纲领,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丰富了温病的证治内容,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至今指导着温病临床实践[1]。吴鞠通认为辨证准确是医生的第一要务,所谓“治病之必先识证也”。诊疗过程中当先辨病,后辨证,辨病基础上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基础上随证加减。临床上,若只识证不识病或只知其病却辨不出是什么证,都会延误治疗。因此,将温病的辨证思想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2、,并作深入研究、探讨和发挥,十分重要。沙参麦冬汤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对儿科多种疾病治疗亦有极好的疗效。现将笔者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整理如下,不足之处请同道指正。1方义分析在《温病条辨》中,关于沙参麦冬汤的记载只有一条,出自《上焦篇·秋燥》的治法中,原文说“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56)”,是在论述感受燥热邪气后,病情迁延,不但肺阴受损,胃阴亦有损伤,症见或热或咳,因燥伤津的现象明显时选用此方。吴鞠通指出,“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认为“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因此上焦温

3、病,其病位在肺。“温者,火之气”、“温为阳邪”,阳盛必伤阴,其病性为热,最易伤阴。阴液的主要功能是营养和润泽人体的各脏腑组织。而胃为“水谷气血之海”,是生成阴液的基础,《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因此胃阴充沛与否可影响全身阴液的盈亏。如胃阴充沛可以滋养肺阴,若素体胃阴不足或由于病后胃阴耗损,也必然会导致肺阴亏虚。反之,肺阴亏虚后也会耗伤胃阴。因而在临床上肺胃阴伤往往同时并见而成为一个证候。沙参麦冬汤由沙参、麦冬、玉竹、花粉、冬桑叶、生扁豆、生甘草组成。方中沙参、麦冬养阴清热

4、润燥;玉竹、天花粉养阴润燥生津;冬桑叶轻清宣透、疏邪布津,一可凉透燥热而外出,二可宣降肺气以布津,载轻清之药上行,三可凉肝以防肝火风阳之升动;生扁豆甘平和中,既鼓舞脾胃生津之源,又可防止甘寒滋腻碍胃之弊;生甘草甘平和中,调和诸药以为使。全方药味轻灵简洁,既能养阴清热、润燥生津,又无滋腻之弊,符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体现了吴鞠通论述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病思想。临床应用以咽干口渴,或热,或干咳少痰,舌红苔光等辨证要点。沙参麦冬汤针对肺胃阴伤的病机,具有清养肺胃、润燥生津的功效。2临床应用肺胃阴伤证多见于各种

5、肺部炎症性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和呼吸道的多种传染病(如白喉、手足口病、猩红热等)的后期,以及慢性胃炎等。而沙参麦冬汤在治疗上述疾病中具有良好疗效。深刻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2.1肺炎喘嗽病案举例:患儿,女,6岁,因“咳嗽半月”就诊。患儿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少色白,3d后痰色转黄、难咯,并伴发热、流黄涕,体温最高达38.7℃,家长予泰诺林口服后,热势反复,出现咳嗽加重,伴气促,就诊于外院,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双肺可见絮状阴影。经抗感染治疗7d后,病情减轻,仍有咳嗽、少痰,

6、遂于今日来我院就诊,刻下症见:无热,偶咳嗽,痰少难咯,无鼻塞、流涕,咽痒,音哑,纳差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苔少,脉细。查体:T36.5℃双肺偶可闻及小湿罗音。西医诊断:肺炎;中医诊断:肺炎喘嗽(阴虚邪恋证)。治以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北沙参12g,麦冬10g,冬桑叶9g,蜜紫菀9g,川贝母6g,生扁豆6g,射干6g,瓜蒌9g,五味子5g,生甘草6g。3剂后,患儿基本不咳嗽,仍有少量痰,咽痒、音哑消失,纳可,上方去瓜蒌、桑叶,加蜜款冬花12g,继服3剂,咳嗽、咳痰消失,舌红苔薄白,病告痊愈。按:

7、方中沙参、麦冬润肺止咳、养胃生津;桑叶质轻性寒凉,清透肺热;蜜紫菀、川贝母、瓜蒌清肺润肺化痰;射干清热利咽;生扁豆和中下气;五味子敛肺生津止咳;生甘草培土生津,兼能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可使肺阴得复,咳嗽得平。由此可见,不仅肺炎喘嗽阴虚邪恋证可用本方,凡肺系疾患后期,有热后阴伤者,均可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2.2胃脘痛病案举例:患儿,男,13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1年”就诊。患儿1年前因过食生冷后出现上腹部疼痛,腹泻,大便稀如水,服用“枫蓼肠胃康颗粒”后症状消失,后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时觉胃部灼热感,行钡餐检查示

8、:浅表性胃炎表现。现症见:胃脘灼痛,咽干口渴,形体偏瘦,纳差眠可,大便干结,2日1行,舌红苔剥脱,脉弦细。查体:腹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西医诊断: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痛(阴虚胃痛证)。治以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之法,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北沙参15g,麦冬15g,玉竹12g,生扁豆9g,白芍12g,石斛12g,陈皮9g,砂仁9g,生地黄12g,炙甘草6g。5剂后,咽干口渴减轻,胃脘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