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音和噪声》教案.doc

《乐音和噪声》教案.doc

ID:59139628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15

《乐音和噪声》教案.doc_第1页
《乐音和噪声》教案.doc_第2页
《乐音和噪声》教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乐音和噪声》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乐音和噪声-掌门1对1一、教学目的1.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乐音和噪声。2.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3.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4.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二、教具收录机、发声齿轮、塑料硬片等。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讲述:优美的歌曲同学们都喜欢听,除了丰富人们的文娱生活,还可以使人奋进。但是,对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等,同学们听起来感到烦燥,心神不安,这些声音都是噪声。我们这节课将知道什么是噪声?噪声是从哪里来的?噪声有什么危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弱噪声?进行新课(1)从物理学的角度

2、来认认识什么是乐音?噪声?(2)为什么有时乐音也是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3)乐音有哪三个特征?(4)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5)举例说明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6)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哪些?1.讲解乐音的三个特征:(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讲述"分贝",分贝是计量噪声强弱的单位。讲述后引导学生阅读。(2)音调: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3)音色:反应声音的品质和特色。2.噪声的危害及控制(1)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噪声的来源"后,按四人一组讨论提纲中的(1)、(2)、(3)、(4)问题(

3、讨论时不限于课文中已提到的事例,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讨论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然后全班发言,教师进行补充。(板书: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认识,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地杂乱无章地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演示:用充气的气球在干燥的玻璃板上摩擦,其声音听起来人们感到非常不舒服。讲述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喇叭鸣叫声,商店内招揽顾客收录机大声播放音乐声等,这些都使城市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干扰机关、团体的工作人员正常工作,干扰学校正常教学。(3)教师板书: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四大

4、公害之一,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4)阅读课文"怎样减弱噪声",请同学们说出减弱噪声的途径。引导学生根据城市建设情况,政府部门采取了在一些街道禁止汽车鸣喇叭的规定,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播放高音喇叭、禁止燃放鞭炮、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设置噪声计量仪表等措施,都是为了减弱城市噪声,使人们正常地进行工作、学习和有安静的休息环境。(教师板书:减弱噪声的途径是,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四、小结本课内容1.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2.噪声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有损人们的身心健康。3.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政府部门采取控制减弱噪声的措施。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在今

5、后的生活中,应做到不影响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五、布置作业1.阅读本课课文,结合自己的平时感受写一篇控制噪声的小论文或一篇有关噪声污染的调查报告。2.完成练习册自测关六、说明1.根据本课内容,将本课作为阅读、讨论课比较适合。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物理课应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物理课内抓住时机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一定要集中在某一课内进行,在一些讲授课、实验课等内容中也可适当地指导组织学生阅读。本课采用学生阅读、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可以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内学得轻松愉快,不感到枯燥乏味,既有兴趣

6、,而又印象深刻。2.阅读、讨论应有充分的准备,课前除了要拟出阅读提纲外,还要设想到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避免教师在课堂内无言以答。设想问题中,一般要考虑到本地、本校周围的环境、位置和当地政府的一些规定和采取的措施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