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A 古诗二首《池上》《所见》.doc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A 古诗二首《池上》《所见》.doc

ID:57484798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24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A  古诗二首《池上》《所见》.doc_第1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A  古诗二首《池上》《所见》.doc_第2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A  古诗二首《池上》《所见》.doc_第3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A  古诗二首《池上》《所见》.doc_第4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A  古诗二首《池上》《所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A 古诗二首《池上》《所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理解“解、欲”等字的意思.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我们来欣赏一些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看

2、到这些美景,你能联想起我们学过的描写荷花的诗歌吗?(指生说),同学们积累的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荷花塘里走走,看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通过预习,大家知道这是一首古诗,古诗应该怎么学习呢?(出示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二、知诗人、解诗题1、指生说,师补充(出示: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生齐读)2、池上是什么意思?生说.3、初读诗歌,读通诗句.(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3、4、再读诗歌,读出节奏.(相机补充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知识.)师:《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作记号.(生练习朗读,并根据节奏用铅笔做记号.)师提示: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5、生读师点评.6、还可以有创意地读,让读诗有趣一些.(师拍手读诗,生跟着念: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7、思考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选择喜欢的方式,把这首诗都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表演读.)8、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手舞足蹈

4、,摇头晃脑,以后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三、抓字眼.1、问: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生答:字典,工具书,插图,询问老师同学等)2、现在就用这些方法试一试自己理解诗意.(师巡视).如: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解:懂得、明白.藏:隐藏、藏匿.浮萍:借助图片理解词义.四、明诗意.1、词语解决了,诗句的意思对我们来说是小菜一碟了.谁来说说一二两句意思.2、指名说.(师补充,明确“偷”字的含义)3、从“偷采白莲”你想到了什么?(

5、小组讨论,指生说.)4、你能读出小孩对白莲的喜爱和他的顽皮吗?(指生读,齐读.)5、三四句我们可以用换词的方法来理解诗意.(生说,师补充)6、讨论:从“不解藏踪迹”你读出了什么?(小组讨论)7、有感情地读三四句,读出孩子的天真无邪.五、小结.《池上》这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但仅仅懂得诗意还远远不够,因为一首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诗句.都说诗中有画,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一个小孩,一条小船,还有白莲,一些浮萍.)1、师出示改后诗歌.(出示“娃撑艇偷白莲不解藏一道

6、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2、这就叫把诗歌读瘦了,给它减减肥.字数少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却更大了.闭上眼睛想想,你脑海里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生说师点评.)3、小结: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小娃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我们就把这喜爱之情读出来.4、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这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真、童趣.5、(出示图片)指名背诵古诗、集体背诵.五、拓展延伸作业诗歌学完了相信同学们对诗中的小娃印象很深刻,我们和

7、他一样都处在美好的童年时代里,你有什么童年趣事和大家分享吗?七、板书设计:池上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第二课时一、由画入诗,理解诗题:1、师: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诗人袁枚走在乡野的林阴小路上,不觉一幅画面进入他的视线.(板书:画播放牧童骑牛图)2、师:谁说一说,怎样的画面?3、(好一幅牧童骑牛图、蝉儿鸣叫图、歌声响林图、乡野风光图)4、师:正是这一幅普通的生活画面被诗人袁枚瞬间定格,从而演绎成一首诗(板书:诗),题目是——所见(生齐读)5、师:你对诗题是怎么理解的?二、由诗入画,体会内蕴:

8、(一)、赏牧童骑牛图:1、师:诗人究竟如何表现所见的?请大家自由读2—3遍,字音正确,停顿得当.(播放古诗)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3、指名读.(字正腔圆,推荐给大家一种读诗的好方法——缓缓地读)4、谁再一试?(在或急或缓中体味到古诗的节奏美)5、最后一位.(在抑扬顿挫中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6、齐读一遍,共同感受一下.7、师:诗人所见是怎样的牧童呢?(课件呈现前两句)同桌间相互议一议,括号中可填什么字,放入句中怎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