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二首池上所见三年级上册

3古诗二首池上所见三年级上册

ID:43152067

大小:6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7

3古诗二首池上所见三年级上册_第1页
3古诗二首池上所见三年级上册_第2页
3古诗二首池上所见三年级上册_第3页
3古诗二首池上所见三年级上册_第4页
3古诗二首池上所见三年级上册_第5页
资源描述:

《3古诗二首池上所见三年级上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期累计第()课时语文三年级年级上册第主备协

2、灶授课吋间:使用教师:一单元教师钟小林年月口课题3、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踪迹、浮萍”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阴读课文、背诵古诗。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4、能正确理解两首诗中儿童的特点,感受他们的可爱之处。教学重点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踪迹、浮萍”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阴读课文、背诵古诗。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

3、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两首诗中儿童的特点,感受他们的可爱之处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朗读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PPT计划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导语:同学们,还记得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2、今天,我们乂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3、板书课题,齐读。3、简介口居易。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1)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踪迹浮萍(2)齐读诗歌: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背诵《小池

4、》古诗。齐读课题。了解作者。按要求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词语。齐读诗歌:说说(一个小孩偷采口莲)三、再读古诗,理解诗句。1、再次自由读诗,试着理解诗句的饿意思,画岀不理解的词句。2、同桌交流,理解诗意。3、指名交流,指导理解诗句意思。四、吟诗、炼字,体会意境。1、你从这首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天真、可爱、顽皮、活泼、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乡村小孩)2、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偷采: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不解:小娃自以为没有人知道,做得很机密,很隐蔽,瞒过了大人,哪里知道小船一路

5、划开的一道浮萍己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可爱3、教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纯真可爱的乡村小娃的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4、指导朗读全诗。读出小娃的顽皮活泼、天真可爱,诗人的喜爱之情。指名读一指名读一评议一一齐读5、背诵古诗。五、拓展延伸。教师:还有哪些古诗也是描写小孩子童真、童心、童趣的,请你搜集整理,并读一读,去体会一下,下节课交流。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同桌交流,理解诗意。指名交流,指导理解诗句意思。思考冋答:你从这首诗屮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朗读全

6、诗。读出小娃的顽皮活泼、天真可爱,诗人的喜爱之情。背诵古诗。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观察课文配图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吋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吋的心情。)(-)揭题,解题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

7、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初读课文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2.检查自读情况。(1)岀示生字词卡:振欲蝉忽橄(2)注意翘舌咅,前鼻咅:振蝉3•教师范读。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5.指名读得好的学生读全诗。要求学生边听读,边看图,思考: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什么?后来呢?(指名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

8、声振林極。”(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通过观察图使学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黄牛一一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观察课文配图回答问题:图上都有什么?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理解题冃意思。读题目。按要求自读古诗。读准字咅、生字词语。静听教师范读古诗。听读古诗,思考问题。理解诗句的意思。(2)读整个诗句,查字典说说“振”“橄”的意思。振振动極树荫教师补充:“林橄”是指茂密的树林。(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

9、(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4)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1)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