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484783
大小: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8-24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反思A 古诗二首《池上》《所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二首《池上》《池上》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读来朗朗上口.课堂上老师通过这首小诗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想到了“童年”的话题.因为这是表现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现在的孩子正处于无忧无虑的儿童时期,更易激起孩子情感的共鸣.虽然这首古诗难度不大,学生初读便能理解大意,但对诗中的意境及一些关键词的正确理解还是有难度的.如《池上》中“偷”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将会影响对诗主旨的把握.尤其是如何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呢?于是,我把“诗中有画”的审美方法巧妙地融于整堂课的教学之中.“诗中有画,画中有
2、诗”是苏轼对诗人王维诗的评价,它代表着诗与画互相融合的完美境界.而这首小诗就用浅显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生动的画面.《池上》就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教学《池上》时,我让学生先美美地欣赏一组表现荷塘美景和小娃偷采白莲的画面,然后.学生很快进入了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在想象中领悟了“偷”字的真正含义,体会到了小儿天真无邪的特点和白居易对孩童的喜爱之
3、情.课尾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出示了一组描写儿童生活、反映儿童情趣的古代诗歌,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想象诗的意境,然后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用彩笔画出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给画面配上诗句,让诗画合一.想通过孩子们创作的“诗画合一”,培养孩子们书写规范、端正,同时增加趣味性.但本节课还有一些遗憾.古诗中生字的恰当处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低年级学生进入古诗意境?这些问题都让我不断思索,促使我在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思考,促使自己进步.《所见》 袁枚诗作的《所见》描写了一个乡间牧童坐在牛背上,在林中快乐地边唱歌边放牛,突然间见到了一只蝉,想把
4、它抓住,所以闭上嘴巴,这一动静结合的有趣的画面.本诗生动有趣,生活情趣盎然,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古诗中,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喜欢的: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时的情景,是那样自在神气!捉蝉时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严羽曾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因此,诗趣,应该是我教学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我主要实施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
5、:第一,以“折纸蝉”激发兴趣导入时,以认识新朋友“纸蝉”开始,在后面的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第二,通过反复朗读,逐步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反复朗读,逐步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来完成的.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让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完全融入到诗境中.当然,在这节课中,我也有一些设计需要修改
6、:1、介绍作者和蝉时不够简洁明了,应该改为:这位诗人叫袁枚,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蝉:蝉又名“知了”.能发出嘹亮的鸣叫声,特别是到了夏天中午.2、在情趣的感悟上,学生对“捕蝉”感悟较好,印象深刻,但对“骑牛”感悟不深,如果加入一个环节:表演:骑牛放歌,也许效果会好一点.3、课堂中教师的情绪要饱满,由此带动学生的热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