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分析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分析

ID:5577012

大小:32.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2-19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分析_第1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分析_第2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分析_第3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分析_第4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分析《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分析《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分析《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分析《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分析《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分析《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分析《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分析《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分析《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分析《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分析《人的认识从何而》学案分析首先是教材的分析;本是必修四《生活和哲学》第二单元第六第一框题的内容。在学习本框题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唯物论当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铺垫作用。从地位看,实践的

2、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区别于其他旧哲学的根本特点。所以学好该框题为后面唯物辩证法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接下是学情的分析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有待进一步提高。这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因而我们要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和特点,理解并掌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过程方法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

3、值观目标: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用实践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让知识服务于实践。当我们全面分析了教材、学生并确立教学目标后,就不难理解本节的重难点了。教学重点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是由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突出地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正确理解该知识点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正确的人生观,学好下一阶段的知识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学难点是: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这块知识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初步接触,需要较高的理论思维能力。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

4、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立足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讲授法:通过教师对教材有逻辑的分析,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这节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下面,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环节:首先是,导入新部分通过播放“中国杂交水稻亩产900公斤自主创新”的新闻报道视频,提问学生:袁隆

5、平院士在杂交水稻上的技术试验是一种什么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出本框题的学习和对“实践”概念的介绍。下面是讲解新部分-----也就是本节难点的教学---一、实践及其特点(板书)难点的突破首先多媒体展示荀子的一段话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设问探究:这里的“行”是指什么?进一步设问汉语中还有哪些词与实践的意思相近?教师再进一步设问:那么什么是实践呢?接下呢运用讲授法,让学生理解1、实践的含义(板书)并且设置判断题:1.实

6、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这里教师的讲授有助于学生系统科学把握含义,当堂练习有助于知识的强化)下面,另一个难点知识呢——2、实践的特点(板书)用农民种庄稼的案例把实践的三个特点贯通起讲解,以帮助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教师设问:1“农民种庄稼”的实践中有哪些要素构成?2这些要素有什么特点?3在种庄稼的过程中要不要遵循一些客观规律?学生讨论回答,进一步设问4农民种庄稼是盲目的还是有目的计划的?农民是怎么学会种地的?现在的农民种地和过去有没有不同?通过这五个问题的解决,逐步讲

7、解实践的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板书)(这里通过运用教学资,尤其是引导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结合分析,层层创设情景提问,启迪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兴趣。)接下,是重点的教学-----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板书)问题情境戴嵩的《斗牛图》问题探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呢?引导学生掌握1、实践是认识的(板书)问题探究:列举一些实践是认识的名言名句。学生列举: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知鱼性,近知鸟音;欲知中事,须问打柴人;等等。进一步讲解——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板书)运用具体

8、例子古代的天学、力学和数学都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增强学生的理解。下面展示“打捞石狮子”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呢?从而讲清知识点——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板书)最后还将展示陶行知改名的一则材料问题探究:陶行知为何从“陶知行”改为“陶行知”?教师给与学生一定点拨,从而讲清知识点——4、实践是认识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