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860756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案(新人教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1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特点。理解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从而自觉投入到实践之中去。【学习重难点】实践的基本特点、实践是认识的【课前预习自主探究】一、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阅读课本42页虚框及正文第一段,分析:(1)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2)简要分析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
2、实践与上述观点的不同。 点拨: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实践中的“改造”是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实践不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它是一种直接的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特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2—43页,分析:(1)实践的特点有 、 、 (
3、2)实践为什么具有客观物质性?(3)如何理解物质具有主观能动性?(4)如何理解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哲理故事】唐代名画家戴嵩善于画牛。他有一幅斗牛图,画得十分生动,被人们视为珍品。有一次收藏家把这幅画那出来晒,一个牧童看到了,不禁大笑。藏主问他何故,他说:“牛在角斗时,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绝不会翘起来。这幅画的牛尾巴翘得象根竖起来的棍,叫人不由得发笑。”还一中国画,到船厂去体验生活。他画了几幅有位当代的草图,征求工人意见,在其中的一幅画面上,一位工人正在冒雨焊接钢板,另一位工人为他打着雨伞。工人看后提出意见说:“雨伞的位置不对。应该一到前面,遮住电焊
4、。我们打伞是要保证焊接质量,不是为了自己躲雨。你画得和我们的实际情况不一样。”1.这两位画家的失误说明: 2.讨论:“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说明认识的可以多样。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4页虚框二,分析:1.是什么力量推动了科学的发展?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此,我们应如何理解?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5页虚框,分析: 1.你认为是非能够说清楚吗?怎样才能说清楚?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对此,应如何理解?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6页虚框,分析:这位归国博士为什么要来到草原?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小结:【合作探究重点突破】19
5、84到1996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土地调查,初步查明了当时全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情况.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全国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又有了很大变化,土地信息越来越难以满足新形势需要,新一轮全国土地调查将成为解决我国土地管理决策难、规划难、执行难等诸多问题的关键。为查清全国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为土地的科学管理和宏观调控提供可靠的依据,按照国务院部署,国家从今年7月1日起,全面启动调查工作,以2009年10月31为统一变更数据的标准时间,用两年半左右的时间,查清全国各类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
6、更新制度,推进土地信息分析应用和社会化服务。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基础自测】1.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实践没有止境,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 )A.历史性 B.社会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2,“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强调(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认识是实践的唯一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3.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7、悴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物极必反,暗极则光⑤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又可以节省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有些认识不需要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