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因素的初步探讨.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因素的初步探讨.pdf

ID:55576234

大小:191.38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19

上传者:mggk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因素的初步探讨.pdf_第1页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因素的初步探讨.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因素的初步探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7l84吉林医学2014年11月第35卷第32期表1各项疾病进展中位时间比较于肝转移瘤的局部治疗单用TACE的近期有效率较高但长期反复为大肠管状腺癌,笔者认为,CRLM患者的生物学行为仍有其特治疗将出现肿瘤的局部复发及进展。RFA作为一种利用热能毁损殊性,往往局部症状尚可治疗,中位生存也可接受,因此多学肿瘤组织的热疗方法是对TAcE很好的补充治疗方法,TACE术后科治疗方式为这部分患者的生存改善提供新的治疗模式。虽然因转移灶内碘油沉着及肿瘤供血血管栓塞等,对行RFA时确定肿CRLM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全身化疗、TACE、RFA瘤的位置、大小、边缘等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并可减少RFA操等)的开展及普及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手作时转移灶内穿刺出血及血行转移的几率。段,但仍无法改变肿瘤进展及恶化的结局。有学者研究发现结直本研究2l例CRLM患者采取全身化疗后切除原发病灶,并肠癌发生肝转移的过程中表现出亲器官性,肝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对肝转移灶进行多次TACE及RFA的综合治疗方式,治疗后疗效子具有捕获、诱导循环肿瘤细胞向肝脏迁徙的作用,而肿瘤新生评价CR13例,PR8例,多学科综合治疗短期有效率达100%;的血管及淋巴管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随访1年生存率为85.71%,与根治切除转移灶的1年生存率作用。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重视合理应用多学科综合治疗结直肠(86%~90%)相近。因此,多学科综合治疗CRLM可以取得较癌肝转移的同时,也应积极研究CRLM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从理想的近期效果,对于不能切除的肝转移灶,联合TACE及RFA中寻找新的靶点,为CRLM的预防及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本研究3年生存率较根治手术(37%~58%)降低。因此手术方式仍是影,I~CRLM预4参考文献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报道,CRLM患者术前CEA水平、原发灶[1】SteeleG,RavikumarTS.Resectionofhepaticmetastasesfrom的分化程度、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灶数目及大小与其colorectalcancer[J].Biologicperspective,2009,21(1):127.预后相关,其中手术方式、原发灶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是影[2】ThelenA,JonasS,Beneke~C,etat.Simuhaneousversusstaged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经单因素分析CRLM预后影响因素与liverresectionofsynchronouslivermetastasesfromcolorectal文献报道一致。cancer[J].IntJColorectalDis,2007,22(7):1269.目前,CRLM能手术切除肝转移灶的比例较低,手术创伤[3]胡俊杰,周志详,梁建伟,等.结直肠癌同时陛肝转移同期手术切较大,且术后2年内高达75%的患者将出现肝内复发,TACE及除疗效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3,35(1):63.RFA具有微创、可重复性高等特点是无法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4】罗威,宋彦伟,邓小强,等.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同期手术与CRLM患者的很好的补充治疗方式,在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分期手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4):434.质量、减轻患者痛苦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组原发灶病理均[收稿日期:2014—09—18编校:郑英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因素的初步探讨辛鹏亮,朱雄鹏,肖慧芳,李纯团,许文前(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一67、Bcl一2与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首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并收集其病理本总共4l例。检测.67和Bc1.2在DLBCL病理标本当中的表达,探讨.67和Bcl一2两者的相互关系,分析常见临床病理因素与Ki.67和Bcl一2之间的关系,探讨患者的总生存率与这些临床病理因素和免疫组化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Ki67和Bc1.2两者在DLBCL患者病理标本中的表达呈负相关。DLBCL患者中,Bc1.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IPI评分有关;Ki一67的表达.-~LDH水平有关。DLBCL患者的近期疗效与年龄、临床分期、IPI评分、Bc1.2表达等有关。DLBCL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临床分期、IPn平分、Ki.67表达、Bc1.2表达以及近期疗效等因素有关。结论:Ki.67和Bc1.2可作为判断DLBCL患者预后的指标,也可以用来指导临床治疗工作。DLBCL患者若有Bc1.2阳性、年龄>60岁、临床分期为Ⅲ~Ⅳ期、IPI评分>12分等因素则提示近期疗效不佳。而Kj。67阳性、Bc1.2阳性、临床分期、IPI评分和近期疗效等是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Bc1.2;Ki.67;预后通讯作者:朱雄鹏 吉林医学2014年11月第35卷第32期7185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生蛋白可延迟或者阻止由r.射线、糖皮质激素、热休克蛋白、多长迅速的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长期以来,淋种化疗药物以及生长因子的去除而引起的凋亡口】。Barrans等认为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是判断淋巴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Bc12和IPI一样都是独立的预后不良指标】。本试验结果显示,不同DLBCL亚型之间的疗效、预后有很大差异。随着肿瘤分子Bc1.2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Ⅲ~Ⅳ期、IPI评分>/2、近期疗效生物学的不断进展,越来越多肿瘤相关的基因突变和/或基因表差及总生存期短明显相关(P<0.05),与上述观点相符。提示达异常已经成为推测肿瘤患者疗效以及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Bc1.2可能参与YDLBCL疾病的进展,Bc1.2可以作为判断其预后本研究通过检测Bc1.2、Ki.67在DLBCL中的表达,探讨这两者的良好指标,还可以用来指导临床治疗过程。本研究结果显示与DLBCL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关系,以期有助于判断预Bc1.2蛋白与Ki6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一0.366,P<0.05)。后,提高疗效。提示两者可能以不同的机制影,~DLBCL的发生、进展和预后。与国内学者刘勇等研究结论相符合。.1资料与方法自1976年以来CHOP方案已作为治疗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2年~2008年期间收治的首诊弥漫瘤的“金标准”。本组患者的治疗采用CHOP方案化疗,完全缓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并收集其病理切块标本总共41例,男24解率为34.15%,总有效率为70.73%。本研究结果显示Bcl一2阳性例,女17例,年龄20~79岁,中位年龄58岁。随访时间6个月~5表达、年龄大于60岁、临床分期为Ⅲ~Ⅳ期、IPI评分/>2分的患年。记录每例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外受者近期疗效不佳。肿瘤的耐药足影响其近期疗效和预后的重要累、有无B症状、LDH水平、PS评分、IPI评分、近期疗效、总生因素。BCL.2蛋白可以抑制细胞凋亡,还能诱导肿瘤细胞对化疗存率等数据。药物的耐药,可影响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Bcl一2高表达患者采1.2方法:所有病理切块标本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来检测Ki.用CHOP方案化疗时的生存率较不表达患者差,而采用R.CHOP67、Bc1.2的表达。采用CHOP方案化疗,每21天为1个化疗周方案治疗时,Bc1.2高表达与低表达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期,共6~r程。部分病例加用利妥昔单抗,剂量为375mg/m2。采(P>0.05),这说明利妥昔单抗能够克H~Bc1.2介导的耐药,从用WHO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定。自治疗之日起每半年随访1而提高疗效【4】。本研究剔除了年龄和LDH水平这两个在单因素分次,随访时间截止到患者死亡或2012年12月底。析中有意义,但在多因素分析中并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笔者认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6.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片诊DLBCL患者的预后与其临床分期、IPI评分、Ki67表达、L-~(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1.2表达以及近期疗效这五个因素有关。这五个指标对估计患者的病情发展、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2结果的特色是联合选用了Kj一67和Bc1.2这两个免疫组化指标来综合分①Bcl一2在DLBCL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41%。Ki.67在析其与预后的关系。其中Ki.67是个细胞生长周期指标,而Bcl一2DLBCL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29%。DLBCL组织中Bcl一2蛋白则是反映细胞凋亡方面的指标,两者分别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影与Ki一67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响DLBCL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认为Ki一67的表~)AnnArbor分期越晚期、IPI评分越大者,Bc1.2阳性表达率越达、Bcl-2的表达都是DLBCL的独立预后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高(P<0.05)。LDH大于正常高限者,Ki.67阳性表达率高(P该对这两者均呈表达阳性的那些DLBCL患者给予足够的重视,12分的患者近期疗效不佳(P<0.05)。④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LDH、IPI4参考文献评分、Bcl一2、Ki.67和近期疗效等因素与预后相关。而Cox模型[1]TaheriZM,MehrafzaM,MohammadiF,eta1.Thediagnosticvalue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组的首诊DLBCL患者的预后与临床分OfKi一67andrepp86indistinguishingbetweenbenignandmalignant期、IPI评分、Ki一67表达、Bc1.2表达以及近期疗效等因素有关mesothelialproliferations[J].ArchPatholLabMed,2008,132(4):694.(P<0.05)。[2]SudjitLuanpitponga,PithiChanvorachoteb,ChristianStehlikc,eta1.RegulationofapoptosisbyBcl一2cysteineoxidationinhumanlung3讨论epithelialcells[J].MolBiolCell,2013,24(6):858.Ki-67的表达随细胞周期而变,可以根据Ki.67抗原在细胞中[3】BarransSL,CarterI,OwenRG,eta1.Germinalcenterphenotype表达与分布的特点,来确定细胞处在增殖周期中的时相。因此andbcl-2expressioncombinedwiththeInternationalPrognosticKi一67被广泛用作多种恶性肿瘤增殖状态的标记物之一】。本研究IndeximprovespatientriskstratificationindiffuselargeB—cell中Ki一67的表达虽然与近期疗效无关,但却与生存率明显相关,lymphoma[J].Blood,2002,l5(4):1136.说明Ki67呈低表达的低增殖活性的DLBCL尽管对化疗不敏感,[4]HeidiN,MagdalenaA,MarjaLeta1.Prognosticimpactof但Ki一67的低表达却有助于其生存期的延长;而Ki.67呈高表达的immunohistochemieallydefinedgerminalcenterphenotypeindfuse高增殖活性的DLBCL对化疗较敏感,但在缓解期并无优势。这largeB—celllymphomapatientstreatedwithinununochemotherapy[J].表明Ki-67高表达可作为判断DLBCL预后的一个指标,测定其表Blood,2007,10(11):4930.达可指导I临床治疗。Bcl一2基因编码一种与细胞器相关联的稳定【收稿日期:2014—09.18编校:郑英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