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3967
大小:676.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7-12-17
《2012.7(4上)语文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高效阅读学习导学案及阅读素养测评(四上)课题5古诗两首阅读素养评价组别今日指挥长我的展示次数及质量组评师评123456展示次数终结评价展示质量一、自学检测案环节要求:静思默想双色笔记整体感悟多读多记学情初测(用时:分钟,自评等级:)1、学前自读(1)学习目标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古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结合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说说诗句的含义。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得到什么启示。(2)核心解读哲理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它以质朴的叙述,生动的描写,精彩的议论,鲜
2、明的形象,通过比喻或象征等手法,揭示出了自然和人类社会普遍的真理,揭示某种人生感悟、社会哲理。学习这类诗歌时,我们要善于结合自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去体会,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从画面中想到生活中真实的事和物,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这样就能理解得更深刻。交流时,可以用“……这就像我们生活中……一样,……”的句式来交流。2、静静自学(1)端起书,自由地读通古诗。初步感悟古诗内容及层次。这两首诗都是诗,感觉作者是分层意思写(2)拿起笔,先认读课后生字表,再边读课文边用横线勾画不认识的字,反复读生字词。(3)浏览课文,结
3、合注释,试着理解诗句。(4)再读课文,用()标出自己最喜欢或感受深的诗句,批原因。用“?“标出疑惑的地方。(5)小组“小对子”读写生字词,然后由“共同体”选较难写的生字词听写在下面田字格。(6)回想课文,《题西林壁》揭示了的哲理,《游山西村》揭示的哲理。(填诗句)3、整理成果(可以是练习设计、学习感悟、学习问题……)334、学后自测(一口头试做;二分出ABC题类;三“小对子”查证;四“小组”解难。)(1)观察下列词语,看看有什么特点,照样子写几个: 柳暗花明(反义):
4、 山重水复(同义): (2)我能填。《题西林壁》这首诗是代写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3)我读懂了下面诗句的意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缘:。诗句的意思。《题西林壁》抓住()谈(),赞美了(),写出作者明白道理后()的心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疑:。诗句的意思。《游山西村》展现一幅()的图画,赞扬了(),写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心境。(4)东东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他用一种方法怎么也算不出来,换一种
5、方法后,一下子就算出来了,这真是: , 。5、书写指导(先听老师指导书写难写的字;再用练习本进行规范书写,不少于5分钟)二、探究展示案环节要求: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论辩整合点拨迁移学情小结(大约用时:分钟,自评等级:)1、探究原文本温馨提示:⑴分:任务引入。可依前面的检测,或学生问题,或教师话题等,开启探究之门,组织者要让大家明白做什么;⑵学:独立自学。找到句子—熟读知意—感悟表达—朗读设计—展示设计;⑶传:传递信息。先对学(读句子说理解),再群学(说感受谈表达)。话题预设建
6、议:《题西林壁》写出苏轼()的心境。《游山西村》写出陆游()的心境。(先结合课文内容或自己的理解,填写双音词、四字词、短语)交流语言句型建议:……句子,主要写了……内容,作者通过……的观察,发现……。2、朗读大展示温馨提示:⑷合:语感整合。小组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如自由读、领读、齐读、组合读、情境读、角色读,设计展示方案,要保证人人能上台展示;⑸表:赏读展示。个人汇报、朗读交流、情境表演、相互提问等;⑹矫:矫正评价。评等、质疑、辩驳……我的朗读等级:朗读亮点:3、实践新语文温馨提示:⑺讨:引起讨论。在上面
7、的“矫正评价”中,教师相机导入“模仿尝试”问题,引发新讨论;⑻想:引发想象。依据板书的“关键词语”,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⑼用:引领运用。按提示的表达方式进行语境表达,倾听者随时准备矫正、驳论……;⑽结:引导小结。模仿尝试建议:怎样运用因果倒装句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说理的。听老师或同学给出语境关键词提示:根据老师或同学给出的表达句型要求说话:33三、扩读提升案环节要求:快速阅读学法迁移学情反馈课外牵引(用时:分钟,自评等级:)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注
8、释】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②鉴:镜。古人以铜为境。③徘徊:此处指来回闪动。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④渠:他,指方塘。⑤哪得:怎么会。⑥如许:这样。1、认真阅读上面古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朗读古诗,说说“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蕴含的哲理。(……句子,主要写了……内容,作者通过……的观察,发现……。)(2)学习观察生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