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2).doc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2).doc

ID:54956357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5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2).doc_第1页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2).doc_第2页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2).doc_第3页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2).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懂得它们的作用和意义。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4、让学生学习拟人、设疑的写作方法,使文字通俗浅显,生动有趣。教学重点: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懂得它们的作用。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搜集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啦?(指板书)(北极星、砧状云、石灰石、花岗石)师板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这篇科普

2、小品文告诉了我们一些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北极星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2、讲解第二自然段:(1)学生自读第2小节,试着概括:北极星指示北方,辨别方向(2)师小结:你能把这么长的一段话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出来,真了不起!(板书:辨别方向)我相信大家一定能用这样的方法读懂砧状云、石灰石、花岗石中隐藏的科普知识。3、出示表格:文字从中知道北极星辨别方向砧状云石灰石花岗石(1)、生读课文,试着概括。(2)、交流,反馈:a天上的砧状云可以为我们预兆雷雨天气。师:砧状云是什么样的呢?(像铁匠的铁砧)出示铁

3、砧图,这就是铁匠打铁时用的铁砧,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古代铁匠打铁用来垫的。(出示砧状云)看到这砧状云,你就要——,飞行员就要——,在野外劳作的农民就要——。天上的砧状云告诉我们多么重要的信息呀!(出示:科普小知识其实,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动速度、厚薄程度、颜色等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还将它们编成了谚语。)这天上千姿百态的云,在告诉我们什么呢?(生说谚语)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云的图片,请你来读,(读谚语)其他同学留心观察这些云的形状,以后要是在天空看到它们,

4、可要知道它告诉我们的信息哦!这可真是“看云识天气”呀!(板书:观察气象)b建筑工地上挖出的由碎贝壳变成的石灰石告诉我们这里的城市曾经是一片汪洋。(板书:曾是汪洋),师:可是经过了漫长的地壳变化,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繁华的城市了!C森林里披着厚厚青苔的花岗石告诉我们是冰川把它们搬来的,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起来的。(板书:冰川搬来)(出示,指名读)科普小知识:花岗石:是火山爆发的熔岩,在地底下慢慢冷却凝固而形成的。4、师:作者为了有条理的介绍这些文字,还将他们进行了分类,你看出来了吗?(板书:天书、地书),这采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呢?(分

5、类别,板书)在天书中有北极星,砧状云,地书中有石灰石、花岗石。(指板书说)这又是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板书)5、师:文中有一句话将天书和地书的内容巧妙地衔接起来,你能找到吗?(第4小节)(出示第四小节),女生齐读。师:特别是哪个字让你看出来的?(也,承上启下)我们一起读,感受过渡段的奇妙。6、这句话同样是第5、6自然段的总起段,我们也来仿照这种的表达方式,在课文2、3自然段前也加个总起段。(1)说给同桌听(2)指名交流(3)老师也仿写了一句,男生齐读(我们头顶的这片蓝天,在会读它的人看来,是一本神奇的书)。7、小结:我们在写作的时候

6、也可以用上过渡段,这样作文就更有条理,内容的衔接就更自然了!三、重点品析,读懂文本师:科普小品文除了告诉人们科学知识外,还要让人读明白,喜欢读,就要做到形象、生动。那么课文是怎样把大自然的文字介绍得形象、生动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1、教师引导重点品读第六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你觉得形象生动的句子,再想一想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它写得这样形象生动的。(2)讨论交流:(3)教师小结。A运用打比方,使语言形象生动。你觉得哪句话生动形象?指名说出示:“花岗石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比喻,把什么比作

7、什么,这样比喻的修辞手法在说明文中叫打比方。(板书:打比方)a师:“像毛皮一般。”毛皮,大家看到过吗?是什么样的?(密密麻麻,很多,厚)b这这花岗石上像毛皮一样厚厚的青苔是一年长出来的吗?2年呢?5年呢?十年呢?需要多久?(很久很久)c这块花岗石可是经历了漫长而久远的岁月,大家看,这样一个简单的比喻就可以使语言变得非常形象了!谁来把这个句子读形象。指名读,齐读。B巧用设问,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你还有什么看法?指名说a作者在这里一连用了3个问句,(读这3个问句)作者他知道答案吗?(答案是?……而是冰搬来的。)明明知道答案,为什么还要这样

8、问呢?这不是多此一举么?b.(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是呀,怎么这么奇怪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再作答,我们读到后来终于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呀!这就是这3个问题的魅力。)c.师:花岗石,你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呀?(指名说)花岗石,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