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问题的解题策略

钟表问题的解题策略

ID:5389776

大小:120.5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08

钟表问题的解题策略_第1页
钟表问题的解题策略_第2页
钟表问题的解题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钟表问题的解题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教与学2015生钟表问题的解题策略霍庭芸(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730070)钟表问题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类常见问走在前面,此时仍有题.通常我们将抽象的时间问题转化为具体LAOB=(6x)。,COD=(0.5x)。,的平面几何问题,再根据角度间的等量关系LBOD=LAOB一(LCOD+LAOC),利用方程求解;或者利用时针和分针的不同故6o=6一0.5一90,解得=.运动速度,转化为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来解决.多种思路并不孤立而是相互结合灵活即在3时3百00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再运用,其中设未知量解方程是基础.下面通

2、过次成60。夹角.几道典型例题,介绍钟表问题的主要题型和相应解题策略.一、任意时间时针与分针的夹角问题例13时多少分时,时针和分针所成角是60。?情形1设3时分时,时针和分针所成图2角是60。.如图1,三点整时,时针在分针的前面,两针垂直.分钟内,分针转(6)。,时针从进一步将该问题推广到一般情形:若a时OC转到OD,故b分时,时针转过的角度为30a+O.56,分针转/_AOB=(6x)。,COD=(0.5x)。,过的角度为66,两针间的夹角由图1得,0=I66一(0.56+30a)I,BOD=LAOC+COD+LAOB.

3、化简得0=l30a一5.5bI.即60:90+0.5一6,解得:6了O.二、两针垂直、重合、成直线的问题工■除了两针的夹角问题,有关时针和分针所以在3时6O分时,时针和分针成60。夹重合、垂直、反向成一条直线的讨论也是教学角.的重点.如“6时开始,过多少分钟时针和分针重合、垂直或反向成一条直线?”对于这类问题,只需令上述公式中n=6,0分别为0。、90。和180。,即可.而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口与0一定时,b具有规律性.1.一般思路图1例2如果某个时刻钟面上的两针所成的角为a(O。

4、2,时间继续,分针超过时针他们所成的角再次为?·32·第7期初中数学教与学情形1如图3,LAOB=0c=LA0B.分钟小格,分针的速度为每分钟1小格,时设经过的时间为分钟,则分针从到,针和分针在钟盘上划过的圆弧为各自运动的旋转(6x)。,时针从0日到OB旋转(0.5)。,路程,再利用追及问题的思路解决.故有例3在4点和5点之间,时针和分针恰(6x)。=2+(0.5)。,好成一条直线(不重合)?得=4百or.思路1如图5,在4:00时,时针在分针即经过4百or分钟,两针夹角再次为前,两者间隔20小格.分钟后,分针追上且超过时

5、针成一条直线,两针间隔30小格(180。),而在分钟里,时针行小格,分针行小格.由此可得等量关系:分针走的小格=20小格十时针走的小格+30小格,图3即=20++30,情形2图4是在情形1的基础上,设经得=.过Y分钟两针夹角再次为,则360—6y=2a一0.5y.得y=72-4or图5思路2在追及问题中,追及时间=图4进一步可将结论推广到任意角:譬差.显然分针和时针的路程差是50小格,设在某一时刻,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而速度差是每分钟小格,所以追及时间为[O,180].(i)若时针在分针的前面,那么经过箐6百00;若按角度

6、来算同样也是·进一步分析,当时针与分针重合时,时针分,两针所成的角再次为n;与分针的路程差为零;当时针与分针垂直时,(ii)若分针在时针的前面,则再过时针与分针相距15格或45格(有两种情况);.丝分钟之后,两针所成的角再次为I1当时针与分针成一条直线时,时针与分针相可见,该结论不仅适用于垂直、重合等问差30格.由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如题,还对任意角求解类似问题有重要意义.果设口时开始分钟后,可得出时针与分针重2.转化为追及问题合、垂直、成直线及它们的夹角关系公式:11将钟面上的周期性圆周运动转变为学生(n)重合::

7、5a;熟悉的匀速直线问题,认为时针的速度为每·33·初中数学教与学2015生。一题一议o一道线段最值问题硇思考潘敏儿黄鹏群(浙江省慈溪市范市初中,315312)题目如图1,在AABC中,B=45。,LBAC=30。,AB=6+2,AD是LBAC的平分线,若P,Q分别是AD和AC的动点,则PC+PQ的最小值是——.-C图2根据这一想法,我们可以视C、Q是基本模型中的两定点,LBAC的平分线AD是基本模型中的定直线.由于Q是动点,所以以定点图1c作AD的对称点c(如图3),连结cP,则PC分析观察这道题,从要求的结论自然=PC

8、.这样把求PC+PQ的最小值转化为求想到这是线段最值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常PC+PQ的最小值.根据“两点这间线段最用方法是利用数学模型,求出线段的最值.其短”和“垂线段最短”,当Q、P运动到Q、P、c基本模型是:如图2,两定点A,B在直线z的同三点共线且qc上AC时,结论可求.注意到侧,在直线基本模型z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