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高伟伟.doc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高伟伟.doc

ID:52914405

大小:4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31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高伟伟.doc_第1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高伟伟.doc_第2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高伟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高伟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爱莲说>>教学设计课题爱莲说教师高伟伟课时一课时年级时间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册11月13日教材分析《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的一篇文言文。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本文难点。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基础,能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和已有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

2、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什么是“托物言志”。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到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作用和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把握文章的主题旨,理解映衬手法。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1、“小组提问答疑法”,由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

3、“小组合作展示法”: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手法是教学难点,我设想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及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制作教具(莲花瓣),鼓励学生上讲台展示成果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3、“迁移练习法”通过课堂练笔加深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以及促使其良好品质的形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二.诱思导学:教师出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点拨指导。三.合作探究教师出示学生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1.什么是“说”?2.看课文注释,画出不能理解的句

4、子。3.文章开头为什么先写陶渊明和世人的爱好?4.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5.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花与人有什么关系?6.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7.莲花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8.作者为什么发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叹?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四.朗读背诵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 五.拓展延伸1.与莲花有关的诗歌2.写几句关于莲花的话可以是对莲花的描写,学习本文的感受,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1.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

5、节奏。2.学生自读把握语气和节奏。3.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4.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理解文意。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学习合。成绩不错的学生更注和积累,成绩略差的同学的理解并及时消化与及理。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通过提问背诵课文,同时能为理解性默写打基础。课堂小结2分钟1.归纳主题(找出中心句)2.了解本文衬托的写法本文中,作者除了写莲,还提到了什么花?几次提到?作用是什么?布置作业1分钟1.与莲花有关的诗歌2.写几句关于莲花的话可

6、以是对莲花的描写,学习本文的感受,对生活态度的思考板书设计爱莲说周敦颐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媚于世体态---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香气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高洁独立风度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托物———————————喻人菊花牡丹对比烘托教学反思一、内容太多,课堂太紧张。可以考虑减去课堂环节的“2、口语练习,同时进一步理解课文”,变之为课外练习;补充资料可以再精简,或只是提到即可,不必全诗朗诵或板书。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二、课堂朗诵不足,在课内完成背诵任务有点难。利用

7、下午自习完成背诵任务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学生都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去决定吸取或舍弃。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以前的课堂教学,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光记笔记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主动性?哪里还有什么发现?有了这样的尝试,其他的课文,我也适当采用了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成绩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