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301569
大小:23.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26
《西方文学理论 马工程16.第十五章 读者接受文论 15.3-视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5.3_视域又译“地平线”、“视野”、“视界”等。最初由尼采和胡塞尔引入哲学,以表示思维受到特定条件束缚的有限性和规定性。在解释学中,视域“是用来描述解释的处境特征或受语境约束的特征的”(大卫·库森斯·霍埃《批评的循环》),它表示思维由于其限定性而受到束缚的方式。不过,视域这一术语更偏重于强调“我们从一个特殊的有利角度把一切尽收眼底的视觉范围”。视域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开放性,这正如加达默尔所说:“人类生存的历史运动在于这个事实,即它决不会完全束缚于任何一种观点,因此,决不可能有真正封闭的视野;倒不如说,视野是我们悠游于其中,随我们而移动的东西。”(《真
2、理与方法》)视域这一术语在后来的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理论中被许多批评家广泛使用。如汉斯·罗伯特·姚斯的“视域”概念虽然被有些研究者认为是“定义模糊”、“语焉不详”,但却是他的接受美学中的主要理论范畴,他提出了建立视域并使之具体化的三条途径:“第一,通过熟悉的标准或类型的内在诗学途径去建立;第二,通过它与文学历史环境中熟悉的作品的含蓄关系的途径去建立;第三,通过虚构和真实、诗学和语言的实践功能之间的对立运动的途径去实现,这一途径对于那些有头脑的读者将阅读作为比较的机会时,尤为适用。”(《作为向文学理论挑战的文学史》)沃尔夫冈·伊瑟尔的视域概念则侧重指文本所提
3、供的视域,他说:“视野在这里不是随意的,它是由在阅读之前所提供的主题的一切成分构成的。”这即是说,在以往的文本中关于某个主题的态度,将构成一种视域,并制约着读者的态度。(《阅读行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