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理论 马工程14.第十五章 读者接受文论 15.1伊瑟尔.docx

西方文学理论 马工程14.第十五章 读者接受文论 15.1伊瑟尔.docx

ID:52294677

大小:14.3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6

西方文学理论 马工程14.第十五章 读者接受文论 15.1伊瑟尔.docx_第1页
西方文学理论 马工程14.第十五章 读者接受文论 15.1伊瑟尔.docx_第2页
西方文学理论 马工程14.第十五章 读者接受文论 15.1伊瑟尔.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西方文学理论 马工程14.第十五章 读者接受文论 15.1伊瑟尔.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伊瑟尔沃尔夫冈·伊瑟尔(WolfgangIser,1926—)是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姚斯在理论上双峰并峙、相互补充,被誉为“接受美学的双璧”,共同使接受美学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广泛的影响。伊瑟尔的主要著述有《文本的召唤结构》(1970)、《隐在读者》(1974)、《阅读行为》(1976)等。与姚斯注重在宏观上开拓美学研究的新维度不同,伊瑟尔则注重精雕细琢的微观研究,强调文本对读者的作用以及文本与读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伊瑟尔将自己的接受美学研究称作作用美学或效应美学。姚斯创建的文学史哲学更多地借重了哲

2、学阐释学的基本原则,伊瑟尔的美学则始终体现了作为“精密科学”的现象学的方法和精神。伊瑟尔接受了英伽登的影响,并在作品和审美客体之间借助交流的模式,系统地发展了他的接受美学理论。伊瑟尔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交流形式”,由艺术和审美两极构成。艺术一极是作者的文本,审美一极则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的。文学作品本身既不同于阅读前的文本,又不同于在阅读中的文本的具体实现,而是在文本和阅读之间,是两者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观点贯穿着伊瑟尔的著作和论述。伊瑟尔将文学研究概括为三个基本的问题:一是研究驾驭接受活动的文本结构

3、;二是研究作品的文本是如何被接受的;三是文学作品的文本在与现实的关联中具有什么功能。这三个问题辐射性地涵盖了文本表现、读者体验以至文本在接受主体身上发挥功能的整个过程。伊瑟尔的研究可以说就是对这一过程的考察。伊瑟尔区别了作品与文本,即作为潜在的意向性的文本存在与向现实的意向性存在转化的作品的区别,后者包含阅读的具体化过程。在这里,阅读不是外在于作品存在的活动,它内在于作品的存在和文本的结构之中,与文本间存在着一种互动的关系。因此,对阅读的研究不能脱离文本研究,也就是说必须将阅读的可能性作为文本的内在结构机制来加以研究

4、。反之亦然。伊瑟尔用“文本的召唤结构”和“文本的隐在读者”这两个术语来探讨这一问题。在此,伊瑟尔接受了英伽登的作品存在理论和伽达默尔的视野融合理论,并将其加以改造和综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本的召唤结构”这一术语。它是指文本具有的一种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在此,这种召唤性不是外在于文本的,而是文本自身的结构性特征。在英伽登看来,作品是一个布满了未定点和空白的图式化纲要结构,读者在阅读中对未定点的确定和对空白的填补实现了作品的现实化。他还认为读者阅读的想象性加工使不连贯的图式化作品成为一个完备的整体。伊瑟尔接受了英伽

5、登这一看法,并强调“空白”是文本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它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情节线索的突然中断形成的空白,或者各图景片段间的不连贯形成的“空缺”,这些都是文本对读者发出的具体化的召唤和邀请。根据伽达默尔“视野融合”学说的启示,伊瑟尔认为文本的“否定性”也是一种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性机制,它唤起读者熟悉的主题和形式并对之加以否定。“空白”、“空缺”和“否定”共同组成了文本的召唤结构,在此,“隐含部分引发读者的思维行动,这一行动又受显露部分的控制。隐含部分揭示以后,外显部分也随之得到改造。一旦读者弥合了空隙,交流便即刻发

6、生。空隙的功能就像一个枢轴,整个文本—读者关系都围绕着它转动。”伊瑟尔还指出,文本唤起读者既有的视野期待是为了打破它,使读者获得新的视野。为了统摄文本与读者交流活动的过程,进一步探讨内在于文本构成的阅读,伊瑟尔又提出了“文本的隐在读者”这一术语,揭示出读者内在于文本的特征。所谓“隐在读者”包括作为文本结构的读者和作为构造活动的读者两个角色。前者从文本给定的视野观察文本世界,进行陌生文本的具体化;后者在阅读过程中形成一个心理意象系列,与文本的视野相遇并被吸引到文本的世界中。这两个读者角色共同构成一个由文本引起、读者响应

7、的结构组成的网络,这也表明文学是文本预设、读者能动完成的交流活动。“文本的隐在读者”是完全按照“文本的召唤结构”的召唤去阅读的读者。因此,这是一种“超验读者”、“理想读者”或“现象学读者”,他意味着文本之潜在的一切阅读的可能性,然而实际读者的阅读只是相当于隐在读者的“实现”。伊瑟尔受现象学影响,严格将文本作为一种潜在的意向性客体来分析。现象学认为,每一个句子作为意向性物体都向外指向一个关联物,都内在固有着某种期待或绵延,所以句子之间有一种导致不断地相互修改的相互作用。文本是无法被读者一次性感知的,伊瑟尔认为,读者需要

8、依靠“游移视点”在必须理解的文本之内移动,这种游移视点就是连续的句子相互作用的现象学过程:每一个句子的相关物都包含着期待着下一个句子的相关物到来的“空壳”,也包含着回答前一个句子的“回溯”。因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对已读过的内容不断记起、修改和重新建构。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句子组成的系列往往无法形成绵延和回溯的顺利关系,句子之间存在着“脱漏”,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