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296631
大小:16.4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6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职初等教育 ppt 一.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导入师: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好语言关。这篇文章共490余字,注解有60多处,大家预习时应该能读懂课文。读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掌握它们的常用意义。本文在语言上有一个特点,就是词性活用现象很丰富。下面老师就重点检测一下大家在这方面的掌握情况。二、检测预习情况投影演示检测题,重点检测并落实本文中出现较多的“词性活用”现象,如“病”、“名”、“实”、“蕃”、“筑”、“子”、“爪”、“硕茂”、“早”、“烦”等词,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并作指导。点拨过程略。三、引导学生提问质疑师:在预习中,大家对这篇文章的语句
2、、文意等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学生提出一些字词等方面的问题,教师一一帮助解决;其中学生提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生1:我觉得本文的题目好像有点特殊。师:“特殊”在什么地方?生:我们平时读的传记,一般都是“某某人传”,而这篇传的题目在“郭橐驼传”前面还要加上“种树”两个字,是否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转向大家)大家平时读到过的传记,通常是给怎样的人作传?生(纷纷答):给名人、伟人作传。师(插问):记录他们的什么情况?生:记录他们的生平,至少记录他们某一段比较有意义的人生经历。师(追问):那么这篇传的“传
3、主”是怎样一个人?作者记录了他的哪些情况?生2:“传主”是郭橐驼,是一个驼背,没有名字,“郭橐驼”只是他的外号。生3(补充):作者并没有记录他的生平事迹,只是记录了他“种树”的技艺。(听过几名同学的发言后,教师总结)师:传记,通常记录名人的生平事迹。而本文是给“郭橐驼”这个普通人作传,并且只是介绍他的一种技艺,那么,柳宗元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传”?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研讨这篇《种树郭橐驼传》。首先,我来指导大家朗读课文。(教师对重点句难点句的句中停顿进行朗读指导,以帮助学生理解句意)四、朗读感知课文,抓住关键问题,从
4、最强信息切入对课文的阅读(一)指导学生解读郭橐驼的“种树经”师:郭橐驼种树有他的绝技,为什么?因为他有一本“种树经”。(板书“种树经”)他是怎样介绍自己的“种树经”的?自由朗读课文,找到相关语段。(此时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遇到问题就举手提问;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提问。学生自读课文毕)师:大家找到郭橐驼的“种树经”了吗?生(齐答):找到了。师:请大家齐声读出相关语句。生(齐读):“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非有能早而蕃之也。”师:大家觉得这段话中最关键的语句是什么?生4:“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师:还有吗?生5:“
5、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师:这两句话连起来,正好能组成一句假设复句。大家连起来读一下。生6:(齐读)“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教师投影这句话)师:这句话最关键的词有哪些?(学生纷纷说出“顺”、“天”、“性”等词,教师顺势板书“顺、天、性”)师(追问):什么叫“顺天性”?你能结合郭橐驼的“种树经”说说它的含义吗?(说明:此环节意在为学生理解文章的寓意作好铺垫)生7:比如种树的时候,要适应树木的本性和自然生长规律,才能使树木长得茂盛,使它早结果多结果。“顺天性”就是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就是我们常说的
6、“顺其自然”。师:说得很好,那么,我再问一句,“顺其自然”是否就意味着放任自流,撒手不管?生(纷纷答):不是。师:何以见得?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到根据。(学生再次细读“种树经”)生8:郭橐驼在种树时能做到“顺其自然”,但并不是放任自流,他在种的时候是非常小心谨慎的,文中“其莳也若子”说明了这一点。种好之后,他才撒手不管,文中“其置也若弃”说明了这一点。师:是啊,顺其自然并不表示人们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该放手时才放手。那么“他植者”是怎样种树的呢?请大家将“他植者”的种植方法和郭橐驼的“种树经”对比起来
7、阅读一下。(说明:此教学环节意在指导学生能快速准确地理解文句及文意)(此时学生活动:大部分同学能准确地将相互对比的语句对照起来阅读)(二)重点指导学生比较“郭橐驼的种树经”和“他植者的种树法”,领会文章的寓意(说明:这是引导学生领悟寓意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文所传达的文化信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对“顺应自然规律”的哲学含义有真切的心理体验,求得一种心领神会的体验效果。体验要源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要由“此”〈文本〉及“彼”〈生活体验〉,在认识过程上要体现一种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师:他植者种树与郭橐驼种树的
8、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大家有没有发现两者的共同之处?生(纷纷答):他们都想把树种好。师:对。其实他们都有着相同的“情感”和“欲望”。(教师板书这两个关键词)但为什么结果却截然相反呢?生9:因为他们的方法不同。师(追问):那么方法是从哪里来的呢?生:……师:方法是从思想中来。一个人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取决于他对这件事的认识和理解,这就是思想。我再问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