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054227
大小:3.04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3-02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主讲人:肖澎自贡第一中学校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前复习:1.科学实验要遵循和原则。2.遇碘液变蓝。3.馒头作为主要的面食食物,其主要成分为。单一变量对照淀粉淀粉有点甜味哦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1.趣味小体验:请同学们将桌上的馒头撕取一小块放在嘴里细细咀嚼。思考(1):会感觉到什么味道?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思考(2):在口腔中,哪些因素会导致馒头变甜呢?1.与唾液淀粉酶有关淀粉(无甜味)麦芽糖(有甜味)2.与牙齿的咀嚼及舌头的搅拌有关3.与温度有关馒头变甜是与其中一种因素有关呢?还是同时与唾液淀粉酶的分泌、牙齿咀嚼、舌的搅拌及温度都有关系呢?我们来实验验证吧
2、!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2.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馒头碘液量筒温度计大烧杯、小烧杯、试管、试管架、凉水、热水、标签纸、刀片。实验用具连连看:量取溶液体积淀粉的来源检测淀粉的试剂测量温度变化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2.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1.注意唾液的收集方法。2.人体的口腔温度为37摄氏度,无法在口腔中进行试验,只能在体外模拟进行实验。(2)实验注意事项4.该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实验两个原则。3.遇碘变蓝的物质只有淀粉,淀粉一旦转化,遇碘不会变蓝。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2.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3)实验开展策略:3个人为一个小组全班36人
3、第一大组(第1、2、3、4小组):变量唾液第二大组(第5、6、7、8小组):变量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第三大组(第9、10、11、12小组):变量温度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4.预测的实验现象是什么?(4)制定初步计划:1.根据自己小组的问题,做出什么样的假设?每个小组用5分钟时间来制定相应实验的初步计划,5分钟过后分别选择四个大组代表向大家介绍其实验计划。交流内容包括:2.如何控制变量?3.采用怎样的模拟方法?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5)实施计划: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5)实施计划:根据同学们的表述,我们得出了如下实验方案: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6)实验结果:第一大组结论:口腔中唾液
4、淀粉酶可以将馒头里的淀粉转化为麦芽糖,而清水不具备上述转化能力。未变蓝变蓝(无淀粉)(有淀粉)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6)实验结果:未变蓝变蓝第二大组结论: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加速馒头中的淀粉的转化。(无淀粉)(有淀粉)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6)实验结果:第三大组结论:适宜的反应温度有助于馒头中的淀粉转化为麦芽糖,而较低的温度则不行。未变蓝变蓝(无淀粉)(有淀粉)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结论概括:淀粉唾液的分泌牙齿咀嚼舌的搅拌温度上面的探究实验表明,馒头的变甜与,以及和都有关系。通过,馒头中的才能和唾液充分混匀,唾液中的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可以将转化为。唾液淀粉酶淀粉麦芽糖牙齿咀
5、嚼舌的搅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堂检测:1.滴加碘液后溶液不会变成蓝色的一组实验是()A.馒头块、2mL唾液、不振荡C.馒头块、2mL清水、不振荡D.馒头碎屑、2mL清水、振荡均匀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给试管水浴的温度为37摄氏度,这是因为37摄氏度()A.接近室温,容易保持恒定B.随意温度,无特殊意义C.接近人体体内温,酶的消化能力最强D.各种生物体的酶维持活性的最适宜温度B.馒头碎屑、2mL唾液、振荡均匀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6)实验反思:对于实验现象与预测不一致的小组,分析原因在哪里,找出问题的根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