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6633
大小:3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8-18
《浅谈新课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宇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具有连续性、实践性、渐进性和创新性。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存在一个很大的“台阶”。尽管近几年教材作了多次修改,这个“台阶”仍然存在。本文拟从初高中物理“台阶”的形成原因,以及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所要注意的几方面的问题,来探讨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与初中物理课改教学的衔接。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 物理教学 初中 衔接高一物理难教难学,一直是困扰着教师和学生的问题。很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反映初中物理学得很好,到了高
2、一,上课能听懂,作业不会做。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是否存在间断点?形成这一“台阶”的原因又是什么?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这些问题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注重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效。借此拙作,以期抛砖引玉。其实高中物理新课程和初中物理实验课程在突显素质教育的目标和重点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科特色、评价方式等方面高中物理都是初中物理的继承,两者并不矛盾。那么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较大“跨度”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从教材上看,初中
3、物理知识涉及内容形象直观,如密度、蒸发、沸腾、压强、浮力、杠杆、二力平衡等,都是生活中常见,容易理解的。高中物理则要求学生能分析出具体的物理过程,从实验现象中抽象出理想化模型,教学内容比初中更深更广更抽象,进度也较快,练习时间少,使学生学习感到困难。其次,从要求看,初中物理要求较低,重在定性研究,讲授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且多数原理是单一的,思维活动是静态的,对物理问题的解决停留在模仿、套用公式上,因此在思维活动方面初中学生一般都能够跟得上,甚至利用“临时抱佛脚”的方法也能取得较好成绩。而高中必须适应高
4、考的要求,达到选拔人材的目的,高中物理所研究的问题比较复杂而抽象。多数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总结能力。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必须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由此产生了思维上的困难可想而知了。 最后,便是数理“脱节”造成的困惑。高一年级的物理学习中,如: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学生数学知识是跟不上物理教学需要的。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更别说灵活应用,而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在高二才涉及。这种学科间横向联系的失调,给学生运用数学工
5、具处理物理问题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加大了物理学习的难度。教学中笔者甚至还要给学生讲述什么是“斜率”的概念,由此可见一斑。那么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化“台阶”为坦途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一下几个问题。第一、教材的处理。各种教材的差异性很大,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识特长,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例如:在走进物理课堂之前的《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中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教学中不可能逐一地讲解,而却也无法讲清楚。而该部分内容的本意是介绍物理学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贡献,以及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
6、用,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再创造,努力发挥它的“概况”和“激趣”功能。第二、作业的处理。初中物理对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要求低,着力于日常生活中基本物理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因此初上高中的学生其数学运算能力是较弱的。而高中物理的习题量和难度明显增加,特别是数学知识欠缺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困惑。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做要求过高的练习不但起不到应有的功能,而且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必须“先下题海”,对学生所用的练习册进行归类筛选
7、,将重复的,要求过高的筛选出来,精选出来的习题要彰显习题的功能性。第三、实验的处理。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观察,实验是物理课堂永恒的主题。实验的根本任务就是认为的创造条件进行观察。教学中不仅要做好各类指定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还提倡和鼓励将部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随堂实验,将分组实验扩展成探究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教学过程要尽可能把实验中的观察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联系起来,用简单直观的小实验说明物理问题。例如对摩擦力概念的教学,可以让学在课堂中用毛刷从手背上刷过,从而直观的从毛刷的形变以及手的感觉来体会摩擦力的方
8、向。第四、课题研究。这是高中物理课程的新突破,是初中课改教学“实验探究”的延展和深化。课题研究不是去获得某些学科的系统知识,而是围绕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能建立横向的联系并加以应用。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角色是“创造者、引导者、参与者和解惑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此外,研究性课题的选择,要立足于现实生活,要注重社会热点问题,要关注科技的新发展、新突破和新成果,要兼顾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总之,要做好初、高中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