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21376
大小:6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8
《资丘《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知识的教学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资丘《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知识的教学探究白沙坪小学刘玉泉当前,小学品德教育中的地理知识教学对于我们来说是个难题。在我们的研修中,我们得到了以下经验。首先要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知识的教育意义进行了解。解决地理教学中的难题,要求德育教师能牢牢把握住''儿童的社会生活”这条主线,通过儿童的社会生活来引导儿童学习生活地理、社会地理。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杜威有言: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
2、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景,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动作教儿童游泳。因此,德育课程“要让学生的学习真正面对学生的真实生活,真正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要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O也正是基于此,新德育根据“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采取综合课程。因此,我们要牢牢抓住“儿童的社会生活”这条主线,正确认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知识的德育意义:与“历史”从时间角度来看人类事物不同。哋理”是从空间角度出
3、发来看人类事物的。地理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是儿童现实生活的需要,是儿童整体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小学德育课中地理教学是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地理、社会地理,而并非传授给他们非常专业的、系统的地理知识(这个任务自有中学的哋理”等专门课程来承担)。总之,小学品德课程中的地理教学旨在帮助儿童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而不是要把儿童培养成地理学家。由上述分析不难发现,解决地理教学中的难题,要求德育教师能牢牢把握住“儿童的社会生活”这条主线,通过儿童的社会生活来引导儿童学习生活地理、社会地理。“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
4、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具体而言,在德育课的地理教学中应注意以下方面:1.地理教学要立足于儿童的现实生活首先,教学过程必须以儿童自己(而不是教师或他人)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重视利用儿童的现实经验和亲身体验。例如,在教育儿童节约用水、爱护环境时,不能仅仅利用别人(别的地方)缺水或环境破坏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的事例,更重要的是激起儿童自己的亲身体验,如,自己口渴的经历,家里停水、居住地附近的环境污染给自己带来的不便等。在讲到祖国或家乡的美景和壮丽
5、山河时,不仅是用到书本、资料上的图片、描述介绍等“外在资源”,更要重视利用儿童自己已有的外出旅游经验等“内在资源”。其次,要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着力于将地理教学同儿童的现实生活建立联系。如根据儿童思维的感性、直观性等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将一些抽象的概念、数字性活化”——转换成儿童能够体验的形式。如,我们祖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如果将其转换成儿童能够体验的形式,如拿它同儿童日常生活中能够感知的某一具体地方的面积对比(例如,儿童所在城市面积的多少倍),无疑比仅凭空洞的数字更能在儿童心中形成有效的概念。另外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如在儿童学看平面图时,在平面图上用长方形等表示房屋等建筑肯定比
6、直接用圆点表示更适合于儿童的思维特点。同样,我们还可以借助儿童的想象来培养儿童的定位等能力,女口,“把我们祖国的版图想象成一只迈着阔步的雄鸡,那么你(儿童)的家乡在这只雄鸡的什么部位呢?遗憾的是,作为我们祖国这只雄鸡迈出的前脚一我们的宝岛台湾还没有回归,因此,等台湾回归祖国以后,祖国这只雄鸡是不是将在前进的道路上迈出更大的步子呢?”这样不仅能帮助儿童记住祖国版图的形状和快速定位某个城市在祖国的什么位置,也能培养和保持儿童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这样还能有效地融爱国主义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实现在地理教学中育德,“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的目标。1.重新认识教材的作用和功能老师们在
7、一起讨论时,大家经常说新教材存在着缺乏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知识内容材料繁杂、难度偏高等问题。由于学生甚至教师都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使得教材难以驾驭,教师和学生均感到无所适从。我以为,这些问题是由于老师们仍以传统的课程和教材观对待新的德育课程和教材所造成的。很明显,传统的德育课程观,是以追求对教材中的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教授为目的的。这种传统观念最终忽视了德育课程的经验性,造成德育的知识化,存在诸多问题。与此不同的是: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