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品德与社会》课中地理知识教学的几点看法

小学教学论文《品德与社会》课中地理知识教学的几点看法

ID:29758295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3

小学教学论文《品德与社会》课中地理知识教学的几点看法_第1页
小学教学论文《品德与社会》课中地理知识教学的几点看法_第2页
小学教学论文《品德与社会》课中地理知识教学的几点看法_第3页
小学教学论文《品德与社会》课中地理知识教学的几点看法_第4页
小学教学论文《品德与社会》课中地理知识教学的几点看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论文《品德与社会》课中地理知识教学的几点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教学论文《品德与社会》课中地理知识教学的几点看法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学科,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将来适应社会的学科。其中区域地理知识的教学,怎样才能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通过几年的实践教学,总结了以下两点一、根据区域特点、方位立体认识大千世界,各具特色。每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每个地区都会有每个地区的特点,如独特的气候、物产、风景、名胜等等。这些往往都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特别有帮助了。以“了解祖国政区”为例,以往的教学中,有的老师习惯把政区编成歌谣,让学生背诵歌谣达到记忆政区的目的。

2、但是,这样死记硬背歌谣,仅仅是对政区名称的记忆,并没有达到理解的程度。教师根据每个政区的气候、物产、风景、名胜等帮助学生理解,效果一定不错。例如,在学到内蒙古自治区时,教师可以出示辽阔的大草原的图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对内蒙古自治区记忆。学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哈密瓜的图片,帮助学生记忆。还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有桂林山水,陕西有兵马俑……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来记忆政区,是对政区多方面的认识,而不是背政区歌只停留在对名称的记忆。识图能力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识图教学时,一定要不断提醒所讲地区的

3、方位。并在学生课堂回答时也要强调地区的方位。以“了解祖国政区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说:“位于我过西北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那里有又大又甜的哈密瓜。”同时,也要求学生一定要说:“我了解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这样也就真正达到了对政区的理解,记忆起来自然也就容易。二、根据地区特点的内在原因透彻认识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区特点的原因,这样才能让学生透彻认识。以《民族一家亲》一课为例,在教学西藏自治区的地理特征时讲到,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后来讲到藏族的服饰特点,饮食文化。一位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了

4、西藏的地理特征后,联系四年级所学的中国农作物分布,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更深入的了解到西藏农作物的分布与西藏的地理特征有关。探讨藏族服饰特点时,教师又引导学生联系地理特征来思考,学生又明白了,是地理特征决定了气候特点,气候特点决定了服饰特色。这样,学生对西藏这一地区的认识就会很透彻。而且在学习其他知识时,学生也会想到地区特点的内在原因,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品德与社会是新课程改革的新学科,知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对于区域地理方面的知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系统的、立体的、透彻的认识区域知识,这样才会培养出学生的探究思维,为后续学习

5、奠定好基础。《品德与社会》课中有关地理知识的教学案例镜头一:师:我国的省级行政区设置包括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省。自治区有5个……    在地图中,找找省级行政区,……说说一些区块像什么,……拼拼地图,……读读儿歌,记记………………分析:这样的课是品德与社会课吗?怎么看都不像。虽说现在是综合课程了,那也不能上成地理课呀,知识目标太突出了。镜头二:教学主要环节:一、师生一起在祖国的版图上找找:家乡吉林省,祖国最北端、最南端和最西端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想一想分别像什么?明确地图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二、分组合作,以文化菜单为载体,在祖

6、国的版图上,找找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并贴贴文化菜单。文化菜单内容主要包括:1、国家领导人,如:国家主席***爷爷的家乡在安徽省。2、主持人、明星,如:主持人小鹿姐姐的出生地在内蒙古自治区。3、奥运冠军,如:游泳冠军罗雪娟的家乡在浙江省。4、特产和名胜:如:椰子是海南省的特产。班级交流、分享,随机点击课件,欣赏部分省级行政区域的有关图片。三、生活用品找“家乡”。首先,让孩子们带来一件生活用品,或者带来一个生活用品的包装。然后,看看这件生活用品的出产地在哪里?接着,在地图上帮生活用品找找它的“家乡”——生产地。…………本次教学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

7、知识和能力目标较好地融合在活动中,没有上成单纯的地理知识课,也没有孤立地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即,爱国主义教育巧妙融合在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中,较好地处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恰当地体现了品德教育在综合课程中的主导价值。品德与社会课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品德与社会》课中地理知识教学——人文性与知识性的和谐整合一位老师先后两次执教《我们的地球》,试教时其中有这样一段:1.学生观察地球仪。2.根据学生的发现随机插播地球的录像资料。3.小结:地球是个椭圆形的球体,由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组成。这样处理,学生是学到了一些地理知识,但

8、是这位教师将地理知识的教学与品德教育分割开来是否妥当呢?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表明了课程的人文性。因此,教学《我们的地球》这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