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82596
大小:7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7
《溦劽珴蓶經濟發展戰略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淺談毛澤東經濟發展戰略思想摘要:經濟是社會生産關系的綜合,是社會生產方式的總稱。它是政治和思想等上層建築賴以存在的基礎。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繼承和發展瞭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思想。新中國成立後,中央領導集體在不同程度上繼承和發展瞭列寧的新濟政策思想,不僅是對列寧新經濟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更重要的是對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問題的探索,對於今天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搞好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也有重要的現實❷啟示關鍵詞:毛澤東;經濟思想;戰略思想一、經濟發展戰略的概念及界定❷經濟發展戰略是發展中國傢為使經濟由落後變為先進所擬定的長期性、全局性、根本性的目標和
2、對策。是在較長時期內,根據對經濟發展的各種因素、條件的估量,從關系經濟發展全局的各個方面出發,考慮和制定經濟發展所要達到的目標、所要解決的重點、所要經過的階段以及為實現上述要求所采取的力量部署和政策措施。經濟發展戰略通常包括三個基本組成部分:❷1.提出實際依據和理論依據。要考慮本國的經濟、社會、科學技術、教育、文化等的歷史和現狀,並明確所遵循的基本指導思想和重要指導原則。❷2•提出在一定時期內擬實現的綜合的、概括的總體目標和在某些方面比較具體的目標。❷3•提出實現的途徑和手段。包括、實施步驟、力量部署、重大的政策措施等。經濟發展戰略有不同層次和不同范圍,一個國傢、一個
3、部門、一個地區、一個企業,都可有自己的經濟發展戰略。❷二、毛澤東經濟發展戰略的基本思想❷毛澤東說:“生產資料優先增長的規律,是一切社會擴大再生產的共同規律。資本主義社會如果不是生產資料優先增長,它的社會生產也不可能不斷增長。"他的經濟發展戰略思想形成於新中國誕生之初的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成為這段社會歷史變革時期各項經濟工作的總路線、總方針、總政策的理論依據。❷(一)毛澤東經濟發展戰略的目標❷毛澤東的經濟發展戰略的實質在於如何處理工業與農業、經濟增長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關系。首先,毛澤東提出制定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指導思想是發展社會生産力
4、,擺脫貧困,提髙人民生活水平。毛澤東十分註重生產力的發展,早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就指出“發展經濟,保障供給,是我們經濟工作和財政工作的總方針”,經濟工作是“中心的或第一位的工作”,離開經濟工作而談教育和學習,是空話離開經濟工作而談“革命”,是革自己的命。他還說“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於中國人民的生産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産力的。”新中國建立後,毛澤東更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經濟工作上,放在發展社會生產力上。他認為我們要建立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是因為它有利於生產力的迅速向前發展,
5、還指出“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為瞭解放生產力”,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一文中,毛澤東提出瞭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理論,認為我們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産力。隻有生産力發展瞭,才能從根本上消滅資本主義。❷(二)毛澤東經濟發展的戰略步驟❷毛澤東關於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的思想,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期間逐步形成的。其現代化目標的提出,與他關於工作重心轉移的思想相聯系。新中國建立前夕,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就作出瞭黨的工作重心轉向領導經濟建設的戰略決策,強調從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就要著眼於生產事業的恢復和發展,黨的“中心任務”,“是動員一切
6、力量恢復和發展生産事業,這是一切工作的重點所在”[l]o新中國成立後,在經過三年努力使國民經濟恢復的任務即將完成之際,毛澤東及時向全黨全國人民提出瞭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制定瞭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為主體的發展戰略。黨和國傢的工作重點開始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目標上來。正是在實施工作重心轉移的過程中,毛澤東逐步醞釀並形成瞭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的基本思想。❷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較為嚴酷的國際環境,國內經濟基礎又十分薄弱。正是基於此種狀況,毛澤東提出瞭以“立國”為宗旨的經濟發展戰略目標,提出瞭我國經濟發展“
7、兩步走”的設想。第一步,從1953年算起,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用15年左右的時間,即到1970年左右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完成“一化三改”;第二步大約用50年到75年時間,即在2000至2025年左右,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則成為“立國”的基礎。使我國獨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走在世界前列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現代科學文化、現代國防的“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傢”。但是,在後來的實踐中,由於對社會主義建設缺乏經驗,由於毛澤東以及中央和地方不少領導同志在勝利面前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