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643021
大小:87.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26
《中國外交理念雙重整合之現實邏輯探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國外交理念雙重整合之現實邏輯探詢摘要:中國與原蘇丹地區石油合作關系的建立與發展迄今僅十餘年,卻經歷幾多跌宕曲折。正是由於這一關系的存在以及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傢對該地區石油資源的觀做,達爾富爾危機的爆發及其國際化、南蘇丹問題的變動才觸發瞭中國外交理念新一輪的整合進程:一方面主要著眼於與發展中國傢關系,體現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主動參與友好國傢地方治理之理念整合;另一方面則主要針對與西方發達國傢關系,體現為"韜光養晦”策略與相對進取性策略之理念整合。中國應當繼續致力於促進不同國傢間、不同國傢集團間的溝通
2、和發展中國傢群體內部之間更加密切務實的合作關系;應當堅持運用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傢和發展中國傢間的多向多邊關系機制發揮獨特作用,以期更加充分地實踐、發展和完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深刻內涵關鍵詞:中國與原蘇丹地區石油合作;中國外交理念;雙重整合;現實邏輯中圖分類號:D815.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2731(2011)05・0129・07一、整合思路概述20"年7月9日,非洲大陸上一個新的主權國傢--南蘇丹共和國宣告誕生。在此背景下,中國的對非洲外交、對原蘇丹地區外交勢將作出重大調整。相應地,
3、中國與原蘇丹地區石油合作將面臨新的考驗。可以這樣認為,在今後相當長時期內,中國海外石油合作的重心將繼續位於大中東地區;從石油進口量評估,重心仍將在波斯灣;從石油合作綜合質量評估,重心則在原蘇丹地區;鑒於原蘇丹地區政治糾葛的復雜性、中國與美國之間關系的微妙性和中介入當地石油工業領域的深刻性,中國石油安全戰略風險的重心依然也在該地區。由此催生出一系列新的研究課題,也昭示出以全球化為背景,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中外交理念日趨整合、完善的進程在該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兩個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事件線索:一
4、方面,基於維護中蘇石油合作關系考慮和中國對於其他國傢內部事務的一貫立場,中國政府最初堅決反對西方國傢介入達爾富爾問題,堅持應由蘇丹人民“自主解決”。隨著國際和地區情勢的劇烈變化,中國政府逐步調整為支持在聯合國和非盟框架內政治解決達爾富爾問題,並積極參與其中。由此認可瞭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為鞏固、強化中國與友好國傢關系,維護雙方重大利益,共同抵禦外部壓力,而有條件參與對方國傢地方治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著眼於改良現行不合理的國際關系結構,該策略顯然主要面向與發展中國傢關系范疇另一方面,面對西方國傢赤裸裸
5、的能源獨占企圖和單邊主義政策,中國政府最初也出於"韜光養晦”策略考慮,盡量避免在中蘇石油合作問題上與西方國傢直接發生沖突。隨著西方國傢對達爾富爾問題、南蘇丹問題事實上的深度介入,中國政府逐步調整為通過主動協調自身與西方國傢關系及與蘇丹政府關系;協調蘇丹政府與西方國傢及本國反對派關系;協調聯合國與非盟關系等多邊關系領域,努力推動復雜局勢向穩定、均衡方向發展,不失時機地履行大國責任。同時,不回避石油開發問題,而且特別強調中蘇石油合作關系“不排他”。也很明顯,該策略主要針對與西方發達國傢關系范疇圍繞中國
6、與原蘇丹地區石油合作關系發展主題,以著力解決達爾富爾問題、南蘇丹問題為契機,中國的作為在以上兩個方面同時顯示出新穎姿態,應被視為中國外交理念正在發生雙重整合的標志事件之一二、整合結構分析(一)關於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參與友好國傢地方治理之理念整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展的歷史積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直至1970年代,主要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掀起瞭大批殖民地(包括蘇丹)和半殖民地國傢(包括中國)陸續實現政治自決而成為近代意義民族國傢的世界性社會歷史運動。其中部分代表性國傢(包括中國、印度和埃及等國)共同
7、倡導締結瞭旨在適用於不同制度國傢(實際仍以第三世界國傢為主體)間處理相互關系事務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以此抵禦西方發達國傢尤其原殖民時期宗主國仍在繼續推行的政治、經濟、軍事霸權政策。另一方面,為團結盡可能多的國傢組成廣泛的世界性反帝統一戰線,而倡導不與大國結盟等原則(將與西方發達國傢的關系作為主要對象)。由此也奠定瞭新中國對外政策的核心理念與基本結構體系。然而,二戰後近半個世紀時間內絕大多數新民族國傢(包括蘇丹等)的社會經濟未能實
8、現有效發展,在大國政治背景下謀求實現國傢成長和社會發展的理想仍然任重道遠在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當代,在構建和諧世界的過程中,已經實現相對穩定發展的部分第三世界國傢(如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國傢)應當且極有必要以人類的幸福意願和共同發展為倫理準則,不以本國利益為完全本位,結合歷史現實條件,用理性、公平、合作的方式,與欠發展的國傢和地區不僅進行充分的經濟技術交流,而且重視非實體的精神層面交流,即所謂的“軟實力”融通,提升相互間在歷史文化、教育、宗教、社會公益、法律法規、制度建設、公共治理等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