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較少民族特色經濟研究

人口較少民族特色經濟研究

ID:46359293

大小:9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3

上传者:U-7604
人口較少民族特色經濟研究_第1页
人口較少民族特色經濟研究_第2页
人口較少民族特色經濟研究_第3页
人口較少民族特色經濟研究_第4页
人口較少民族特色經濟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口較少民族特色經濟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人口較少民族特色經濟研究[摘要]人口較少民族社會經濟有瞭長足發展,但仍然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人口較少民族地區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氣候、資源稟賦、民族傳統文化等條件,適合發展各自的特色經濟。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有利於推進人口較少民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本文就如何挖掘、發展人口較少民族特色經濟,加快這些小民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出建設性的思考和建議[關鍵詞]人口較少民族;特色經濟;發展[作者]朱玉福,西藏民族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科研處副處長。陝西成陽,712082[中分類號1F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54X(2008)02-0139-0072000年7月,國傢民委組織有關專傢學者開展瞭“中國人口較少民族經濟和社會發展調查研究”,由這項研究和政府開展的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工作,引發人們頻繁地使用一個新的概念一一中國人口較少民族。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各民族之間人口數量相差很大,一些民族人口數量很少,有的隻有數千人或幾萬人,相對於那些有幾十萬人、幾百萬人乃至上千萬人口的少數民族來說,它們是少數中的少數,因此把這些人口很少的民族稱為人口較少民族。根據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數據,這些人口較少民族具體指人口在10萬以下的22個民族,即高山、 門巴、珞巴、京、毛南、基諾、阿昌、佈朗、怒、獨龍、普米、德昂、赫哲、塔塔爾、塔吉克、俄羅斯、烏孜別克、鄂倫春、鄂溫克、保安、裕固、撒拉族。21世紀伊始,中華大地拉開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帷幕,22個小民族也邁開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蹣跚步履。人口較少民族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如何通過傢和全社會的努力,使這些小民族順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並最終實現共同繁榮、共同發展,進而實現自己的現代化?這一系列問題,成為當今我國民族問題乃至整個國傢社會經濟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人口較少民族要順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必須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多形式、多渠道加快人口較少民族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筆者認為,根據22個人口較少民族居住地域自然環境、地理、氣候、資源稟賦、民族傳統文化等條件挖掘、發展特色經濟,是加快人口較少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一個有力引擎,也是人口較少民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下面,就如何挖掘、發展22個人口較少民族特色經濟、加快人口較少民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出建設性的思考和建議。希望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探索,就如何通過發展特色經濟推進人口較少民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一、人口較少民族人口分佈及社會經濟發展基本概況(一)人口較少民族人口及分佈狀況我國的22個人口較少民族呈大雜居、小聚居狀態分佈,主 要分佈在雲南、新疆、黑龍江、內蒙古、甘肅、青海、西藏、廣西、福建、臺灣10個省區。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22個人口較少民族的人口規模及地域分佈情況如(表1):表1數據顯示,除臺灣的高山族外,其他21個民族2000年總人口為632434人,僅占同年全總人口的0.051%,約占我少數民族總人口的0.61%,其中,人口不足1萬的有7個民族;人口最少的是西藏的珞巴族,2000年總人口不足3千;人口最多的是廣西的毛南族,也隻是107166人(二)人口較少民族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情況新中國成立後,人口較少民族政治上得到翻身,當傢做主人,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傢加大扶貧開發力度,西部大開發、興邊富民行動、《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2005-2010)))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系列戰略的實施,人口較少民族社會經濟發生瞭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主要表現在:第一,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譬如,22個小民族中最不發展的西藏門巴、珞巴族2004年人均純收入為1067元,已經超過千元關口,其中門巴族較為集中的錯那縣勒佈辦事處200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987.94元。又譬如,雲南的佈朗族和基諾族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0年的550元和800元增加到3025元和1096元。第二,基礎設施有瞭很大改善,人民生活、生產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以黑龍江赫哲族最為集中的同江市街津口、八岔和饒河縣四排以及佳木斯市熬其鎮熬其、撫遠縣抓吉鎮抓吉5個赫哲族村為例,5個赫哲族村的通縣通鄉(鎮)公路全部暢通,晴雨通車;5個赫哲族村都有小 學(有的是鄉中心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5個赫哲族村全部通電、通自來水、通電視、通電話、通郵;5個赫哲族村都有衛生院。第三,人口規模良性增長。由於國傢的關心和生産生活條件的改善,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的人口較少民族,人口規模發展很快。其中,廣西的京族和毛南族2000年人口分別達到2.25萬人和10.7萬人。《西藏統計年鑒2004》資料顯示,門巴族人口由1964年的3788人發展為2003年的9584人,珞巴族由1964年的712人發展為2003年的3565人;兩個民族占西藏自治區總人口的比重由1964年的0.36%增長到2003年的0.51%;兩個民族人口年平均增長速度為27.88%,其中珞巴族增長速度在40%。以上。第四,人口素質明顯提高。隨著人口較少民族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越來越重視教育、醫學等現代科學技術,讓子女接受教育的思想意識不斷提高,文盲半文盲越來越少,思想觀念越來越開放,人口素質不斷提高。第五,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形成瞭人心思歸的喜人局面。黨和政府對人口較少民族的關心和幫助,極大地密切瞭黨和政府與人口較少民族的血肉聯系,堅定瞭他們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繁榮邊疆的信心,鼓舞瞭邊境地區各族幹部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士氣,增強瞭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鞏固邊防、強國睦鄰的意識。譬如,與印度、尼泊爾相鄰的門巴、珞巴族邊民曾一度熱衷於遷往境外,並將子女送往境外讀書,隨著對門巴、珞巴族地區建設力度的加大,以實際的成果樹立瞭廣大邊民熱愛祖國、建設傢園的信心,形成瞭人心思歸的喜人局面由於歷史、自然條件等方面的原因,加之人口少、居住分散、gl弱小、基礎差、底子薄等諸多因素,總體而言,22個人口較少民族中的絕大多數民族社會經濟發展總體水平還比較落後,貧困問題仍較突出。2003年國傢民委的調查顯示,在人口較少民族聚居的640個行政村,2003年底年人均收入884元,人均口糧 308公斤,145個村子沒有通公路,90個村子沒有通電,229個村子沒有通電話,274個村子沒有通郵,215個村子看不到電視,498個村子聽不到廣播,345個村子尚未解決溫飽,284個村初步解決溫飽但不穩固。這一數據充分說明瞭22個人口較少民族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二、人口較少民族資源稟賦及特色經濟分析特色經濟即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經濟。特色經濟與獨特的自然、地理、氣候、資源、民族、文化密切相關,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民族傳統文化是決定特色經濟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說有什麼樣的地理、自然資源、民族文化,就有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和經濟產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對特色經濟的最佳闡釋。要確定某個地方、某個民族的特色經濟,必須建立在對地理環境、自然資源和民族傳統文化的科學分析之上。根據人口較少民族居住地區的地理、自然、氣候、民族、文化等條件,這22個民族的資源稟賦如下(表2):那麼,哪些是22個人口較少民族的特色經濟領域呢?結合人口較少民族居住地區的資源稟賦條件,以下經濟領域可以定位為人口較少民族各自的特色經濟(表2):第一,民俗文化、生態旅遊業。幾乎所有人口較少民族適合發展民俗文化、生態旅遊業。人口較少民族居住地區,民俗文化 獨特,民風淳樸,對外開放程度低,民俗、生態旅遊資源非常豐富。藏在深山的密境,迷人的自然風光,神秘的人文傳說,都是發展民俗、生態旅遊的最佳賣點。譬如,素有“西藏江南”美譽的林芝是青藏高原海拔最低的地區,旅遊資源豐富,有世界聞名的雅魯藏佈大峽谷、苯教寺廟喇嘛嶺、國傢級森林公園千年古柏王、紅教的著名神湖、有冰山之父美譽的主峰高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等景點,藍天白雲、冰川襯森林、碧湖映雪山、風景絕倫,這些自然風光與西藏其他地區迥然不同。又譬如,赫哲族聚居的黑龍江、松花江、烏蘇裡江地區不僅旅遊自然資源豐富,而且擁有獨特的赫哲風情,可以大力發展民俗文化、生態旅遊業第二,特色農業。珞巴、赫哲、門巴、阿昌、佈朗、毛南族居住地區獨特的地理、自然、氣候條件,可謂得天獨厚,決定瞭生物物種多樣而獨特,適合生長水稻、蔬菜、大豆、青棵、馬鈴薯、雜豆、玉米、養麥、辣椒等農作物。這些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農林產品,正是現代人夢寐以求的理想食品和商品。譬如,珞巴族最集中的西藏珞隅地區位於喜馬拉雅山南側,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最低海拔僅為300米,常年多雨,氣候溫和濕潤,也是典型的立體氣候,適合水稻、旱稻、玉米、四季豆、馬鈴薯、芝麻、蔬菜等各種農作物生長第三,特色林業及經濟林果。珞巴、赫哲、門巴、德昂、基諾、京、佈朗族居住地區適合發展特色林業及經濟林果。這些民族地區生長繁衍著異常豐富的植物資源和橡膠、咖啡、甘蔗、茶 葉、香蕉、核桃、花椒、竹筍等經濟林果。譬如,被譽為天然動物園和世界生物基因庫的西藏墨脫,森林覆蓋率高達70%,僅高等植物就有3千多種,其中楠木、紅豆杉、樟木、烏木、鐵杉等珍稀植物多達10餘類,竹類有10多種,野生蘭科植物80多種第四,特色生物產業。珞巴、獨龍、門巴、鄂溫克族居住地區生物物種多樣而獨特,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比較適合發展特色生物產業。譬如,門巴、珞巴族地區藥材種類很多,從高海拔地區的雪蓮、蟲草、三七、天麻、仙鶴草、蛇根草、靈芝、貝母,到低海拔地區的沉香、苦楝、丁香、水楊梅、五味子等都有生長;生長著天然木耳、銀耳、蘑菇、靈芝、猴頭菌、香菌、雞絲菌、香菇等高檔菌類第五,傳統民族工藝。22個人口較少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 深厚的文化底蘊,註定每個民族都有別於他民族的民族工藝品。譬如,保安族的保安腰刀、赫哲族的魚皮制品、鄂倫春族的樺皮工藝品、毛南族的石雕、京族獨弦琴。以門巴、珞巴族的竹器、木器工藝品為例,竹木作品有竹盒、竹席、竹碗、竹凳、竹篩、竹窶、木桶、木箱、木梳、木勺、木碗、木凳、木雕等,這些傳統工藝品質優價廉,在西藏久負盛名,深受西藏和內地各族人民喜愛第六,養殖業。其中,塔塔爾、塔吉克、烏孜別克、鄂倫春、鄂溫克、裕固、撒拉族、普米、毛南族地區適合發展畜牧業。譬如,廣西毛南族的毛南菜牛,不僅在廣西有名,還遠銷上海、香港等地,頗有聲譽。赫哲、京族的漁業歷史悠久,聲名遠揚三、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加快人口較少民族全面建設小康社(一)特色經濟成為人口較少民族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國傢的大力扶持下,轄有人口較少民族的省區實施瞭加快本省區小民族經濟發展的政策和具體措施,緊緊抓住傢加快發展人口較少民族的歷史機遇,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地區認真實施特色經濟和優勢資源轉化戰略,著力打造特色產業,重點發展生態、民俗旅遊業和特色農業、經濟林業、生物產業等特色經濟,經過精心運作和管理,這些特色產業項目已開始凸顯出良好的經濟效益,成為人口較少民族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新引擎。下面,以門巴、珞巴族為例,論述門珞地區特色經濟取得的主要成績。林 芝地區自2004年以來,共投資7309萬元,建成瞭以藏豬養殖生產和藏豬良種擴繁、藏雞養殖生產和藏雞繁育、藏藥材生產、野生天麻人工種植、無公害蔬菜生產、犒奶牛養殖、朗縣辣椒、察隅優質水稻、生薑、枇杷等綠色作物為主的14個特色產業項目,受益農戶達3919戶,占全地區農牧民總戶數的19.5%,受益人數達22030多人;項目已實現年增收2816.69萬元,戶均增收7187.27元,人均增收1278.57元;預計項目全部投產後,每年可實現增收5339.69萬元,戶均增收13620多元,人均增收2420多元。特色農業已經為門巴和珞巴族地區帶來瞭很好的經濟效益。譬如,林芝地區藏豬養殖已達19萬多頭,年產值達4275萬多元;藏雞養殖已達26萬多羽,年産值達520多萬元;奶牛存欄數達21.9萬頭,牛奶年產量1.9萬噸,年產值達1438萬多元;蔬菜年均產量達1.7萬多噸,年產值達2979多萬元。同時,林芝地區還在朗縣建成瞭,辣椒生產基地,為489戶農戶2020多人實現人均增收1750多元;在察隅縣建成瞭優質水稻生產基地,為1500多戶農戶7500多人實現人均增收176.3元;在察隅農場建成瞭生薑生產基地,為41戶農戶216人實現人均增收2667元。林下資源、核桃、水果生産、藏藥材產業,已成為門巴和珞巴族群眾增收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譬如,林芝地區為例,該縣核桃年產值達882.4萬餘元,水果年產值達1116萬餘元,野生食用菌年産值達2304萬餘元,藏藥材年産值達1202萬多元。其中,朗縣的農牧民僅種核桃一項,年收入就達到4000至5000 元,以致於林芝地區廣為流傳''傢有1棵核桃樹,不愁油鹽醋;種上10棵核桃樹,就能娶上好媳婦;有瞭100棵核桃樹,定有樓房任;種上100畝核桃樹,小車開上路”的順口溜(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特色經濟的若幹思考根據人口較少民族各自的實際,發展特色經濟可以增加人民群眾的經濟收入,能夠加快人口較少民族社會經濟全面發展,有利於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人口較少民族要發展特色經濟,筆者認為,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傢和各地方要重視發展人口較少民族特色經濟。國傢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要深刻認識到,發展特色經濟是人口較少民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人口較少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選擇。髙度重視發展人口較少民族的特色經濟,組織專傢論證、挖掘適合本民族本地區的特色經濟,加大對特色經濟的扶持力度,使特色經濟成為推進人口較少民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第二,抓住人口較少民族發展黃金時期,大力培植、發展特色經濟。隨著2005年國傢實施《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西藏自治區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專項建設規劃》、《新疆人口較少民族“十五"期間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方案》、《雲南省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黑龍江省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等地方規劃的實施,國傢和地方加大對人口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人口較少民族迎來發展黃金時期。中央領導的重視、專門工作會議的召開以及國傢和地方性專門扶持規劃的實施,對於加 快人口較少民族社會經濟發展將起到重大推動作用,也非常有利於發展特色經濟第三,根據人口較少民族實際,科學確定特色經濟領域。確定哪些領域是人口較少民族特色經濟、特色産品、特色產業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也是一個系統工程。特色經濟首先是特色産業和特色產品,而特色產品是特色產業的基礎。不管是工業經濟、還是農林經濟,亦或是畜牧經濟,從市場的競爭力、占有率和贏利率來看,發展特色經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然是特色產業和特色産品。根據以上人口較少民族特色經濟領域的分析,旅遊業、特色農業、畜牧業、林業以及經濟林果、特色生物產業等經濟領域可以作為各自的特色經濟。當然,到底哪些是本地方、本民族最有特色的經濟領域和産品,人口較少民族地區的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科學界定,切忌妄做決定,以免畫虎不成反類犬第四,把人口較少民族特色經濟納入地方特色經濟發展規劃之中。近些年,各地非常重視發展本區域的特色經濟,大打特色經濟牌,把特色經濟作為發展經濟的重要內涵和支柱産業。人口較少民族特色經濟的培育和發展務必與本省區特色經濟發展規劃結合起來,借助本省區特色經濟的強勢,助推人口較少民族特色經濟快速發展。以門巴、珞巴族特色經濟為例,除瞭礦業、建材業外,門巴和珞巴族的特色經濟領域與西藏其他四大特色産業基本一致,完全可以納入西藏特色經濟的盤子之中,這對門巴、 珞巴族特色經濟的發展極為有利。其一,把門巴、珞巴族地區旅遊資源納入西藏旅遊的盤子中,以西藏較為成熟的旅遊資源帶動門巴、珞巴族地區的旅遊業。其二,加大特色農業發展力度,使其成為西藏特色農業的重要資源,門巴和珞巴族地區的特色農業特別是各種瓜果菜蔬,不僅可以供應藏區,而且可以推向國內市場。其三,依托以藏醫藥為主的西藏髙原特色生物產業,帶動門巴、珞巴族特色生物產業良性發展。以蟲草、藏紅花等傳統藏藥材為核心原料的藏藥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具有非常明顯的傳統優勢,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生物資源極其富有的門珞地區,完全有條件成為西藏藏醫藥業的一部分,從龐大的市場利潤中分到一杯羹。生物産業方面。西藏大力發展高原食用菌、紅景天、人參果等具有高原特色的綠色食品加工業,門珞地區擁有高原食用菌、木耳、紅景天、人參果以及經濟林果等豐富的高原生物資源,完全有條件成為西藏髙原生物產業的原料基地。其四,獨具特色的門巴、珞巴族的民族工藝品,是西藏民族工藝品的重要補充。門巴、珞巴族的竹編、木刻等傳統民族工藝品,可以使西藏民族工藝品更加豐富多彩第五,重視特色經濟的技術研發、產品開發。特色經濟要立足市場,具有競爭力,必須做到你無我有、你有我特,你的產品特殊我的更獨特。可以說,特色産業和特色産品是發展特色經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特色産業是特色經濟的支柱,而特色産品是特色産業的基礎。特色經濟依賴於特色技術的開發,發展特色經濟,必須把立足點放在特色産品的開發上。因此,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特色經濟,要高度重視特色產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以西藏門巴、珞巴族生態旅遊業為例,要不斷拓寬旅遊區域,開發新的旅遊產品。對於西藏的旅遊資源,人們熟識的是佈達拉宮、大昭寺、珠穆朗瑪,對林芝的“江南麗景”、墨脫的雅魯藏佈大峽谷等知之甚少。又譬如,地處西雙版納州基諾山的基諾族,可以憑借西雙版納這一強大的旅遊資源,完全有條件發展以民俗為主的旅遊業第六,整合特色經濟優勢,形成富有特色的專業化經濟體系。整合特色經濟優勢,形成專業化特色經濟是發展特色經濟的關鍵。其核心是要打破地區、行業、部門的界限,切忌單打獨鬥, 搞大麗全。經過科學的研究、篩選,沖破地區、行業、部門的界限,整合出能夠支撐本地經濟的支柱產業和名牌產品。一旦確定,就從資金、技術上向整合優勢產業傾斜,大力推行特色產業的集中化和專業化,在短期內迅速形成氣候,打出特色品牌。對此,人口較少民族地區要立足實際,面向市場,創新思路,整合特色經濟優勢,形成專業化特色經濟體系。譬如,在發展特色農業中,圍繞區域佈局,按照“以縣為重點、以鄉為連片、以村為集中、以戶為專業”和“一縣一業、一鄉一産、一村一品”的發展模式,開發本地區的特色農業。又譬如,開發旅遊線路,必須通盤考慮人口較少民族地區的旅遊資源,形成拳頭産品第七,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推廣現代農林科學技術。一定的技術是任何特色産業産品開發的必然要件,這就要求從事特色產業的群體必須具有某種技能。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特色經濟尤其是農林牧業、民族手工業,其主體是當地的民族群眾。而總體而言,無論是聚居的還是零星散居的人口較少民族人口文化素質整體偏低。2000年人口較少民族的文盲率(15歲以上)非常高,其中,門巴族56.21%、保安族55.94%、珞巴族50.79%、撒拉族49.11%、怒族32.02%、普米族30.06%、獨龍族26.80%、佈朗族23.43%、德昂族21.25%,而全國平均數為9.08%。絕大多數人口較少民族勞動者的技能狀況難於滿足培育特色産業和開發特色產品的要求。因此,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推廣現代農林科學技術,是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特色經濟的重要環節。譬如,通 過技校、夜校培訓。現場指導,培訓一大批思想開放、觀念新、有文化、懂技術、信科學的新型農民,為特色經濟的發展提供人力資源。又譬如,積極開展職業學校技術教育,開設諸如農林技術、畜牧技術、旅遊、民俗、民用建築等專業,或者農技下鄉等方式,加強勞動技能的培訓和科學技術的推廣,培養一大批能夠適應特色經濟發展要求、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的人口較少民族技術人才責任編輯李士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