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

1.4 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

ID:45027349

大小:28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07

1.4 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_第1页
1.4 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_第2页
1.4 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_第3页
1.4 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_第4页
1.4 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1.4 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4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1、能证明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并能运用之解决问题。2、感受探索过程中体现的转化思想。学习目标(1)已知等腰梯形的上底是4cm,下底是10cm。一个底角是60°,则腰长为___(2)梯形ABCD中,DC∥AB,∠A+∠B=90°,AB=10,AD=4,DC=5,则梯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例1(3)已知,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AD=DC,AC⊥AB,若AB=2,则梯形ABCD的周长为_______例1(4)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

2、C⊥BD于点O,AE⊥BC,DF⊥BC,垂足分别为E、F,AD=4,BC=8,则AE+EF=___例1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点E是AD延长线上一点,DE=BC.(1)求证:∠E=∠DBC.(2)判断△ACE的形状.例2如图,在梯形ABCD中,AB∥DC,DB平分∠ADC,过点A作AE∥BD,交CD的延长线于点E,且∠C=2∠E。(1)求证: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2)若∠BDC=30°,AD=5,求CD的长。例3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3,BC=7,∠B=60°,P为下

3、底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连结AP,过点P作PE交DC于E,使得∠APE=∠B。(1)求证:△ABP∽△PCE。(2)求等腰梯形的腰AB的长。例4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BC=26cm,动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向D以1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B以3cm/s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t为何值时为等腰梯形?例51、如图,已

4、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DC,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E是BC边上一个动点(E点不与B、C两点重合),EF∥BD交AC于点F,EG∥AC交BD于点G. (1)求证:四边形EFOG的周长等于2BO; (2)请将上述题目的条件“梯形ABCD中,AD∥BC,AB=DC”改为另一种四边形,其他条件不变,使得结论“四边形EFOG的周长等于2 BO”仍成立,并将改编后的题目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不必证明.自主探索2、如图,△ABC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四边形ACDE是等腰梯形,AC∥ED,∠EA

5、C=60°,AE=1. (1)证明:△ABE≌△CBD; (2)图中存在多对相似三角形,请你找出一对进行证明,并求出其相似比(不添加辅助线,不找全等的相似三角形); (3)证明:AM=MN=NC; (4)求线段BD的长.自主探索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