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環境下財務治理模式探究

市場經濟環境下財務治理模式探究

ID:43887603

大小:44.7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16

上传者:U-991
市場經濟環境下財務治理模式探究_第1页
市場經濟環境下財務治理模式探究_第2页
市場經濟環境下財務治理模式探究_第3页
市場經濟環境下財務治理模式探究_第4页
市場經濟環境下財務治理模式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市場經濟環境下財務治理模式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市場經濟環境下財務治理模式探究摘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使我國高等教育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育經費投入快速增加,逐漸成為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事業法人單位,作為高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財務治理,面對理財環境“轉軌變型”的新形勢,如何完善高校財務治理模式是社會和高校共同關註的問題。文章就目前我國高等學校財務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如何構建有效的髙校財務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進行探討關鍵詞:高等學校;財務管理;治理模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對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各個方面産生瞭深刻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經費投入的快速增加,高等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如何應對市場競爭,如何構建有效的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蔣樹聲副委員長曾指出:“現代大學競爭的核心已不僅僅是資金、人才和技術,更重要的是制度建設。完善現代大學制度,進行大學體制創新,是一流大學建設新的突破口。”而高等學校財務治理作為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的重要內容,也必須適應市場環境的需要,加快研究和完一、研究背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高校的理財環境發生瞭 巨大的變化,原有的高校財務治理模式已日益顯現出其滯後性及不適應性。在此情況下如何實現各高校財務治理模式的創新,已經成為高校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現階段,高等院校為瞭應對市場經濟的要求,不斷擴大招生規模,提升競爭能力;深化產學研工作,采取多種渠道增加高校收入。與此同時,國傢為瞭加快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允許多元投資主體興辦高等教育,給高校的快速發展帶來瞭活力。2010年7月29日發佈的《國傢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是我國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的第一個教育規劃,是一份指導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綱要》對高校建立現代大學治理提出明確要求:首先《綱要》中提到現代學校制度“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適應中國國情和時代要求,建設依法辦校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新型關系。”這就要求我國高校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治理制度。其次,《綱要》也提出:'‘加強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代表大會建設,發揮群眾體的作用”。這一點要求我國高校重視高校內部利益相關者中的教職工和學生在大學治理結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時也可以看出高校利益相關者的地位趨顯著和種類的日趨多元化。最後,《綱要》指出:“擴大社會合作,探索建立高等學校理事會或董事會,健全社會支持和監督學校發展的長效機制”。這一點要求高校註重建立與高校外部利益相關者的聯系。因此,高校迫切需要改變我國高校財務管理體制,以適應高校自主辦學地位的 需要。在這種情況下,研究高校財務治理相關問題,完善高校財務治理,對提高高校財務管理水平,有著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二、當前我國高等學校財務治理中存在的問題(一)高等學校獨立辦學的法人地位難以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具有法人條件的,自批準設立或登記註冊之日起取得法人資格”。為推進高等學校法人化管理,努力使高等學校成為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進行有效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這些年來,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研究出臺瞭一系列擴大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調整教育結構和改革內部管理體制的具體辦法和措施,使高等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得到一定程度的擴大。但是,目前,高等學校依法獨立辦學的法人地位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作為政府附屬機構的地位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目前我國高校實行的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院)長負責制,強調的是黨委的決策權和校長的行政權力,政府通過行政命令直接幹預大學內部事務。高校圍繞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指揮棒開展各項活動,很少從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遠景規劃而循序漸進的發展。政府部門對高等學校的管理還沒有完全轉到以宏觀管理為主的方式上來,尤其是在我國當前的財政管理體制下,導致高等學校資金管理權力與義務的分離,打破瞭政府與高等學校之間完整的委托一一代理關系,限制瞭高等學校財務管理自主權,高等學校獨立辦學的法人地位難以得到有效保障。而且在高校內部,基本上也是行政命令決定瞭學 校的各項事務。如何正確對待高校與政府的關系,如何正確處理黨委、校長和教職工代表大會、行政命令和學術權利之間的關系,是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髙校治理結構需要研究和解決的首要問題(二)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我國目前的高等學校普遍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我國的高等學校目前主要實行的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校長作為學校的法人代表,主持學校日常行政和學術管理工作。下設若幹名副校長協助分管有關工作。學校財務管理工作往往是由分管副校長或總會計師負責,重大財務事項由學校黨委常委會或財經領導小組等研究確定。而這些機構缺少教職員工、學生及其傢長、銀行機構、捐款人等其他利益相關者的代表。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性和激勵機制的不完備性,使學校管理者的利益與政府的利益並不總是一致的,往往也會出現利益上的偏差,這時候,最高決策者做出的決定也會對政府的利益造成損害。這就出現瞭治理理論所說的“內部人控制”現象(三)缺乏完善的經濟責任制度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由於高等學校辦學經費主要來自於政府撥款,經費來源渠道單一,高等學校規模小,經費總量少,高等學校基本實行“統收統支”的財務管理體制,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投資主體從單一化向多元化的轉變,我國高校財務治理模式也實現瞭從計劃經濟體制下“高度集中”的財務管理模式向市場經 濟體制下“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財務管理體制模式的變遷。這種“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財務管理體制,產生瞭多層級的經濟單位和財務管理人員。然而,由於我國高等學校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缺乏有效的行為約束和激勵機制,經常出現財務管理人員重視財務管理權、決策權,卻忽視瞭對經濟效益的權衡。這種缺乏績效考核的機制,很容易造成多層級的資源浪費。一旦決策和管理出現失誤,無人承擔相應責任的現象,即財務管理人員權利與責任不匹配,缺乏完善的經濟責任制度,使學校財務管理工作出現一些問題,甚至造成學校大額資金的損失和浪費(四)財務管理和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目前高等學校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的狀況主要表現為:一是現行的髙等學校財務、會計制度已不適應當前部門預算、“收支兩條線”管理、庫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類科目改革以及高等育自身改革和發展的需要。二是會計報告不完備、不透明。現行的髙等學校會計報告是以加強政府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對高等學校的預算管理和監督為主要目的。年度會計報告既沒有經過社會中介機構的審計監督,也從不向社會公開發表,不能滿足社會各個方面的利益相關者對於全面、真實、可靠的高等學校財務運作信息的需求;再加之一些高等學校在編制會計報告時漏報或少報部分校內二級單位的財務狀況,導致高等學校會計報告存在不完備、不透明的問題。三是會計賬務處理不及時、不規范。一些高等學校,特別是所屬二級單位存在會計科目設置不合理,經濟業務期間確認不規范,不重視往來款項清理工作等問題。四是重視學校本級財務管理工作,輕對二級單位的指導和管理。對高等學校的財務審計中發現的許多問題都出自所屬二級經濟單位;一些高等學校的財務部門甚至對校辦產業產權不清, 傢底不明。(五)缺乏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在我國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過程中,由於財政資金投入不足,高校迅猛發展所要求的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各高校紛紛向銀行大肆舉債,造成高校大量的銀行債務。與此同時,高校的收入主要來源於財政撥款和學費收入,大部分高校均以未來的學費收入和財政撥款作為還貸資金的首選來源和主要資金,但財政教育撥款和學費收入增長要受國傢政策、生源變化等因素的影響,這些都使得學校的財務壓力加大,一旦到期還不瞭貸款,學校風險就會凸現,這使得高校面臨巨大的財務風險。其中既有按月付息到期還本的銀行貸款壓力,也有收支不同期造成資金流轉不暢時難保日常運轉的壓力,嚴重阻礙瞭高校的可持續發展。現在已經出現個別高校財務風險凸顯,難以消化對銀行還本付息的問題,學校的維持和發展舉步維艱三、高校財務治理模式的構建建議高等學校實施財務治理,必須立足市場經濟體制和高等教育發展的特點和自身實際,並按照新公共管理理論的要求,建立高校治理新模式(-)堅持依法治國,切實維護髙等學校的法人地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充分認識高校獨立法人實體地位,樹立科學的理財觀念,是新時期加強高校財務治理的前提條件。高校 要摒棄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完全依賴政府、財務工作重點就是嚴把支出關的觀念,真正確立獨立法人實體理財理念,建立起符合自身特色的法人理財模式,其機制應有利於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和風險收益均衡原則自主安排、自行運行其財務治理活動,保證其財務自主權的充分實現,並自主承擔相應的財務責任和風險。正確處理好主動辦學與依賴性辦學的關系,積極主動地、認真負責地謀求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擔負起作為辦學主體所應該承擔的權利和義務(二)完善高校治理結構,將財務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進行合理配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不再是高等學校財務治理的唯一利益中心,高等學校財務治理也必然要體現相關利益者的利益。一是建立黨委書記兼校董事會主席的高校財經管理委員會(校董事會),學校的財務工作由該機構在校長的領導下負責,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研究制定學校的宏觀發展戰略,研究確定學校統一的財務政策,審議學校年度預、決算報告,決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籌資、投資、支出事項,監督和控制學校的運作績效,監督校長受托責任的完成情況等。在高等學校管理委員會中,應按照政府資金資助力度的份額,切實強化政府部門代表的議事權限。二是建立教代會領銜的財務治理監督機構(校監事會),髙校財務治理結構的關鍵是教職工代表大會與校務會這個紐帶,它處於學校委托代理鏈條中的中心地位。因而,建立以教代會領銜的財務治 理監督機構,一方面考慮到瞭代表學校不同利益集團的教師、學生、其他職工的權利,另一方面使高校的財務監督工作更加獨立和有效。三是健全高等學校內部財經管理部門設置。除建立負責全校財務管理工作的財務處外,還要建立獨立的學校內部審計部門,加強財經部門之間的制約、監督,強化內部控制。四是按照“統一領導、集中管理”的原則,建立財務處對由學校財務集中核算制度,以保持全校財務收支行為的統一、規范、高效(三)建立健全各級經濟責任制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張,辦學層次日益增多,投資主體多元化和多渠道籌資,使得高校內部經濟關系日趨復雜,學校經濟管理層次逐漸細化,形成學校“財力集中,財權下放”的格局。因此,高校必須加強各級經濟責任制理念,建立健全各級經濟責任制和科學有效的監管機制,避免違規違紀擾亂經濟秩序現象的發生。首先這是貫徹實施教育部、財政部頒佈的《關於高等學校建立經濟責任制加強財務治理幾點意見》,提髙財務治理水平,避免財經工作失誤,深化財務治理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徑,是維護良好校園經濟秩序的有力保證。其次高校以學院為核心作為責任中心,並進行適當的分權,有利於院系責任的明確,可以分調動高校內部的積極性,實現有限資源的優化配置。高校可將預算管理與經濟責任制管理結合起來,通過采用責任會計的一整套技術方法,建立以院、系為責任中心的責任會計核算管理體系,明確院、系的權力和責任,建立對院、系科學合理的業績 考核制度,對學院目標和責任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並根據考核情做出相應的獎勵或懲罰措施,使學院等責任中心權責利相結合。同時,在高校建立起責任追究制度,其基本原則為:第一,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制定責任認定規則;第二,強化責任追究主體的地位;第三,健全決策的跟蹤與反饋機制;第四,實行責任追懲制,完善責任追究的程序、健全處罰體系,要將責任追究結果與相關人員的晉升、薪酬、聲譽等激勵措施掛鉤,獎罰分明(四)加快財務會計制度改革,提高信息透明度高等學校財務會計制度改革,應主要考慮和滿足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一是構建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高等學校應對學校的貨幣資金、籌資、采購與付款、實物資產、支出、收費、基本建設項目、對外投資、擔保等經濟活動進行控制。二是以權責發生制為會計確認基礎,以全面、真實地反映高等學校財務活動全貌。三是將基本建設經費核算與事業經費核算統一,以確保高等學校會計信息的完整,確保學校綜合財務收支計劃的實現。四是便於按照資金用途歸集各項經費支出,對固定資產實行計提折舊制度,全面滿足高等學校學生培養成本核算的需要。五是改變會計報告體系。改變過去以滿足財政部門和高等學校內部管理需要為出發點的會計報告制度,要以公開性為導向,以滿足所有利益相關者和社會公眾需要為會計報告制度的出發點,切實增加信息透明度 (五)樹立風險意識,加強風險防范提高高校風險管理水平,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高校各種風險的前提就是要樹立風險意識高校應意識到風險管理的必要性,統一認識,加強風險防范。具體來說應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對危機風險的預防,高校在進行風險與報酬決策時,樹立風險觀念,制定科學有效的風險預警體系和防范措施,盡最大努力回避風險,減少損失。二是加強對風險的控制,應充分考慮高校的非盈利性質,貸款資金隻能作為高校多渠道籌措辦學經費的必要補充,重視貸款規模控制,加強對還貸風險的分析,不能超出自身的還貸能力而一味依靠貸款來發展。風險一旦發生或發生過時,按照風險管理目標要求,力爭將風險損失控制在最低程度,保障各項工作的安全運行,使高校得以持續發展在高等教育不斷發展、教育體制不斷改革和創新的今天,高校財務治理者隻有不斷提升和創新財治理理念,完善高校財務治理結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才能把高校事業發展與財務治理統一起來,使財務治理真正適應市場經濟和髙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參考文獻:1、餘暢.OECD公司治理原則下高校財務治理結構探析[J].財會通訊,2009(7).2、張爽,徐雪婷•論高校內控制度的設計[J].湘潭師范學院 學報,2009(11).3、徐小英•新形式下高校財務風險的防范與規避[J].陝西農業科學,2008(6).4、劉躍,惠美寧•基於現代大學治理財務治理模式淺析[J].會計之友,2011(2).5、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完善高等學校經濟現任制加強銀行貸款管理,切實防范財務風險的意見[2004][Z],6、胡丹•完善高校內控制度強化財務風險管理[J]•教育財會研究,2009(5)・7、陳愛東,唐靜•論高校內控制度的完善和財務風險的管理[J].會計之友,2009(11).8、唐寧•大學治理與大學會計改革[J]•集美大學學報,2005(6)・(作者單位: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