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717429
大小:148.45 KB
页数:87页
时间:2019-10-13
《四年级下半期三疑三探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分析(-)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说明木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学生在而面己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止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
2、明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本单元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表标题例题具体内容及要求垂直与平行例1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垂宜。例2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宜线的距离”。例3学习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Z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例1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梯形的的各部分名称。学习画高。(三)教学建议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
3、有的认识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这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等,一方面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己经积累了许多表象;另一方面,经过三年的数学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耍的因素。为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学生出发,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一些内容。2、理清知识Z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由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III知识
4、中孕育着新内容,新知识又是原有知识的扩展。教学时,要善于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根据教学冃的来确定内容的容量、密度和教学的重点,有机地联系单元、全册,乃至整个年级、整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加以研究。如果把“平行与垂直”这一内容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就不难发现它的学习既需要直线及角的知识做基础,同时又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3、注重学用结合,就地取材,充实教材内容。尽管教材在素材的选材上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现实背景,设计了一些学以致用的习题,如借助于运动场景里的一些活动器材引出垂直与平行的内容,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怎样测定立定跳
5、远的成绩、怎样修路最近等。但由于教材的容量有限,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必要的充实和拓展,使学生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4、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这一单元涉及到许多作图的内容,如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等,对四年级学生來说,这些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5、本单元可用10课时完成。(四)教学进度;垂直和平行3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单元测试2
6、课时共计8课时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垂直和平行累计课时数(44)教学内容:56〜57页垂直与平行。教材分析:《垂直与平行》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二年级初步认识了“线段”、基础上來学习的。是后面继续研究“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以及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宜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教
7、学重点:止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止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具准备:三角尺等画图工具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2分钟)(-)创设情景: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1、谈话: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了的?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2、学生提出问题。(问题预设:这两条直线是什么
8、样的?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直与平行。(二)看课题质疑:(三)出示探究提示:(1)在纸上画两条直线。(2)它们的位置关系有哪些情况?给它们分类。你认为哪种分法比较合适?(3)什么是互相平行?(4)什么是互相垂直?(四)自学课木,解决探究提示中的问题。二、解疑合探(13分钟)1、反馈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