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研究前瞻

关学研究前瞻

ID:42806038

大小: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1

关学研究前瞻_第1页
关学研究前瞻_第2页
关学研究前瞻_第3页
关学研究前瞻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学研究前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学研究前瞻作者:李敬峰关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张载始创,并在与不同时期思想流派的交流、融通中动态地发展的与张载学脉相承Z关中理学。从宋代开创直至清末民初终结,在绵延八百余年的时间跨度中,关学源流初终,条贯秩然,形塑着陕西地域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十年学界的不懈努力和持续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在传统文化价值tl益凸显之时,在关学典籍整理己具规模之际,回顾过去,展望未來,仍有许多值得深入推进之处。文献整理有待深入推进。文献是思想的载体。相对■于其他地域儒学如浙学、湖湘学的文献整理,关学则起步较晚,由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陕西

2、出版基金项目联合资助,由刘学智、方光华任总主编的大型文献整理项口《关学文库》,于2015年上半年由西北人学出版社完成出版28位关学学人的26部文集的规划,极大丰富和推进关学经典文库的建设,具冇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此次规划已经涵盖关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但还有部分学人如王吉相、王巡泰、寇慎、刘绍敘等的著作尚未被纳入规划,整理出版,且部分学者的文献散藏于北京、陕西等各地图书馆,有的甚至遗落民间,成为孤木、残木,亟须抢救性的挖掘和整理,否则必然造成遗珠Z恨。因此,为继承关学先贤的思想遗产以及推进关学的全面研究,必须加大人力、财力的扶持力度,继续深入

3、、全血整理出版关学剩余学者的留传文献,做好《关学文库》的续编工作。经学研究需要重视。《宋史》称张载之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明代学者王夫Z称其学“无非《易》也,《论》《孟》之要归也”,黄宗羲称“横渠Z教,以礼为先",由此町见《礼记》《周易》以及四卩在张载关学建构中的支撐作用。张载对经典的推崇在关学后学中形成丰富的经学系统。但长期以来,由于关学文献的散佚以及对关学有史的争议,关学经学的研究只局限在张载等极少数关学显耀人物身上,其他处丁•相对次要地位的人物则缺乏关注,且从整个关学史的角度展开经学的系统研

4、究则近乎空白,这就无法揭示经典诠释在学者个人乃至关学八百余年建构历程的作用。因此,在关学文献整理已经取得新的进展的前捉下,经学的研究亦须相继展开。以关学的标签礼学为例,或从个体入手,如研究李二曲、王心敬的礼学思想;或从整体梳理关学礼学,如关学礼学研究;或从断代的视角分析关学礼学,如明代或清代关学礼学研究等。通过这些近乎填补空白式的研究,凸显关学经学的特质以及重新确立英在中国经学史上的地位。思想研究应向纵深拓展。文献整理和经学研究的最终FI的是思想的阐发,这是关学研究的重中Z重,以往学界的研究主耍以静态的方式,按照预设的理学的本体论、心性论、工夫

5、论、仁学等理论框架去揭示关学史上代表性学者如张载、李二1111等的思想,这就无法有深度、有脉络、立体而全面地展现个体以及关学发展历程中错综复杂、多线交织的学术面貌。基于此,关学的未来研究应该看重从以下视角展开深入研究:一是关学是在积极回应不同时期的学术流派中演进与发展的,故应注重考察关学与思想史上不同时期的学派如洛学、朱子学、阳明心学、西学、维新思想等的交流、影响与互动,揭示关学在演进历程中对其他学派思想的借鉴、吸收和融合;二是重点研究关学史研究的薄弱环节,如金元时期关学、明初关学、清末关学等,这些时期的关学因不是关学的辉煌期,故少有关注,但它

6、们或属于思想的开启期,或属于思想的总结期,仍具冇重要的研究价值;三是张骥的《关学宗传》收录学者近250人,创见者不过一二,大量学者则处在学派研究的边缘地带,他们虽思想创新不足,但却在忠实和捍卫着关学学脉,延续和传承着关学思想,因此应注重这些学者的研究,揭示他们的思想特质以及在关学建构中的作用;四是关学是魏晋南北朝以来儒、释、道三教冲突、融合发展的产物,应注重三教视域下的关学研究以及关学少佛、道关系的研究,以期更为厚重、丰富、真实地呈现岀关学思想演进的复杂历程。要突出关学的学风特质。关学的传衍不同于其他地域学派,它不是集中在思想的承传上,更多是在

7、学风的承继上,这是学界对其存在争议的根源所在。也正因为此,对其学风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婆。当前学界对关学学风的研究多是釆取整体或历史的视角对关学学风进行宏观的揭示,这种研究模式便于总体把握关学的学风,但却以普遍代特殊,遮蔽不同时期关学的学风特质。众所周知,关学从宋至清末民初,历宋、金、元、明、清、民国初年等时期,总体上具有“重气学^重性命”“重礼教^重实用”(刘学智)的共同趋向,但实际上每个时期则各冇差异,尤英是在学术范式转换,朝代更迭Z时表现更为突出,如明代关学复振张载Z学,更重气学,清末民初之关学则深受维新运动影响,更重实用等。基于此,对关学

8、学风的研究需耍改变以往広观的研究方法,从两方面了以展开:一是阶段或整体的关学学风是不同个体展现出的共性,因此必须研究关学个体人物所呈现和代表的关学学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