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灵之美的佛学管理智慧讲座心得体会范文30

空灵之美的佛学管理智慧讲座心得体会范文30

ID:42686297

大小:1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0

空灵之美的佛学管理智慧讲座心得体会范文30_第1页
空灵之美的佛学管理智慧讲座心得体会范文30_第2页
空灵之美的佛学管理智慧讲座心得体会范文30_第3页
资源描述:

《空灵之美的佛学管理智慧讲座心得体会范文3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讲座报告空灵之美的佛学管理智慧"菩捉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我高中时期非常喜欢在作文中引用的两句诗,当时只是懵懵懂懂地知道这诗字面上是什么意思,并不懂六祖慧能这两句禅悟的精妙之处。后来才慢慢理解了一些:尘即妄念,自性是圆满的清净的,妄念非心非自性所发,人若悟得自性,自性做主,再起念,不称作妄念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性在起作用,自性圆满清净,没有妄念,何来染尘。如此空灵而绝妙的领悟,真是世间少有。在讲座中,我发现管理学和佛学的智慧上有共通之处。在境界上,“空观”的管理境界是人生事业追求中的空灵之美:看空身外之物,放下执迷之心,淡

2、泊名利;居有意无意之境界。简单来说,就是追求内心安定和拥有一颗平常心。但是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真正的看空和淡泊名利,而是因为人在头脑冷静时更能纵观全局,掌控未来,稳扎稳打,能看清自己需要的路,掌控自己的未来。而过分心急,过分追求名利,过分贪婪,内心就容易受到迷惑,因而目光短浅,被名利牵着鼻子走。正如企业家应该化利益而非被利益所化,官员本应化权力而非被权力所化。佛学与管理相通的智慧还在于理念上“与人方便”,“以民为本”。即以慈悲之心对待人们,以度人之心对待公民。例如:佛学要我们以慈悲慈悲、友爱的心态去经商,莫把商场当战场。管理者心中有佛,结果就是人

3、心齐的高效团队;求职者心中有佛,结杲就是职场如道场,烦恼如烟散。若人人相互尊重理解,与人方便,即佛学中的“众生平等”,社会不就更加和谐,自己也就更方便了吗?另一个隐藏在佛学中的管理智慧就是口性管理。对管理者来说,管理方法的选择的确是件令人头疼的是。我们知道物的管理就是用物质去刺激员工,使他们被动地工作;更高级一些的方法就是人的管理,即平等看待员工,用关怀和真情留住员工,使他们心中充满感恩之情;但是最强大的方法却是自性的管理,帮助员工提高自觉性,使他们自己觉悟积极工作的意义不只是为了眼前的苟且,还有更深层的意义。虽然探索的过程不易,但这对管理者来说既是在

4、工作,又是在修行;既是服务社会,又是增长自己的福慧。管理者的大智慧,大慈悲心,大雄力在这吋便会得到充分提高。佛门可以多有千年不朽,企业却少见长青不倒;佛门弟子打骂不走,企业人才却无法留住。为何寺院这个没有物质利益牵挂的组织可以长盛不衰?这其中的智慧是值得管理者细细琢磨的。首先,寺庙有明确的目标管理——弘法、利生、度众生。僧人都心平气和地恪尽职守,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一丝不苟地完成。如果有人犯了错,也会主动地通过正常而有效的程序,规范地进行忏悔,并彻底改正,不会掩盖真相。第二,佛门能给弟子一种长久的认同感,也叫做信仰,这是企业很难做到的。没有家的感觉,

5、员工自然不会久留。第三,佛门的理念非常明确:弘法利生。因信仰而剃度的僧人心底里,都会深深地烙印着一个信念:“利生是事业,弘法是家务。”第四,寺庙纪律严明,监督体制完善。总Z,佛学不只是青灯古佛,并非无所事事。它不止步于佛教,不止步于商界,而更像是蕴含于生活中的大智慧或者说是生活的真谛。佛学,这门大学问,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它的美丽,它的空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