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灵之美的佛学管理智慧”讲座报告心得15

“空灵之美的佛学管理智慧”讲座报告心得15

ID:42160599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9

“空灵之美的佛学管理智慧”讲座报告心得15_第1页
“空灵之美的佛学管理智慧”讲座报告心得15_第2页
“空灵之美的佛学管理智慧”讲座报告心得15_第3页
资源描述:

《“空灵之美的佛学管理智慧”讲座报告心得1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空灵之美中的禅悟20141804781何景艺管理1406在听老师的讲座之前,我对佛学智慧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听完之后,顿然开悟,我对佛学中的三重境界感触颇深,分别是我执,法执,无执三重,我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对三重境界又有了新的认识。禅宗所标举的三个境界,第一境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形迹”,描写的是一种渐入禅关而寻禅未得的情境。第二境为“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里虽然寂静,也无人迹,但水在流泻,花在开放,局部的运动和生命的张力依在,不仅未达到寂灭的境界,而且对终极禅定产生某种干扰。第三境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2、,意指瞬刻中得永恒,在空间是万物一体,此乃禅的最高境界。空灵之美到底是什么?我带着疑问听完了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空灵的审美观点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受到禅宗的巨大影响。色空观念是印度大乘佛学的一个重要思想,佛教经典《心经》和《大智度论》等都有“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表述。佛家认为人的本性洁净,由于后天遭六尘污垢的覆盖、淤积,经久迷性,使人的本觉智慧不能显性,空灵之美的灵感就不灵了。因此,需要以般若之智來观照,照破五蕴,照破十八界,我们才会心量扩大如虚空,才会达到涵盖宇宙的境地。以这样的心量去参与审美

3、活动,即使是那些寻常的事物也会显现出美的实和来。因为那是一种透彻玲珑的审美Z心。只有这样的“空”才是佛家追求的空,才能透出灵性。这种“空”渗透在艺术领域里就会显示出一种语言难以表达的灵性。所以,佛教哲学认为空与灵互为体用,空为灵之体,灵为空之用。以“空”为美的审美意境,来口于禅宗对“空”的独特理解。“空”是指“因”和“缘”相聚而成的事物没有实在的木体。就吋间而言,共性也是空的。女口《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要领悟到空灵这种意境,首先是要同时“空掉”审美主体内心的“妄念”以及外

4、在的“万相”。妄念为空才能抛弃执着Z心,万相为空才能“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空灵超越功利考虑,以无物无欲的自由精神静观万物,使万物都各得其所,各自呈现着它们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进而言之,“空”是指灵气、生气的自由往来。“空”与“灵”结合在一起,便是指在纯净、虚静、空荡的气氛中时时透露出生命灵气的那种艺术境界。美学上的空灵,若从心灵上去体会,则是虚空的心灵。古代艺术家在艺术追求参悟中,达到比较高的境界时,会顿觉内心世界有一种云散水流的空的感觉。此时,其心量大如虚空,照破十方,涵盖宇宙,日月星辰、III川

5、大地、世间万物尽在其中。禅宗有云:“妙高峰顶,不容商量。”正是此境。没有众生,我们就不能成佛。不普度众生,哪能立地成佛。老师这两句话点醒了我,慧能法师这儿句话我将终生受用。慧能禅学思想,就是单刀直入顿教,主张舍离文字义解,而直澈心源,他说这种境界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又说“心量广大遍周法界,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从外入,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求真理是不可能的。出世间就是住世间,悟即出世间,迷与悟之分别在于是否真实体验世间现象本身就是真理,及一切法的本性皆空。悟禅宗

6、自然是件长久的事,我相信我会用这空灵之美的佛学智慧武装自己的思想,我会继续探究其中深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