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ID:42402364

大小:6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4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MathematicsTeachingTheor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19400080;课程总学时:45;周3学时;2学分;开课学期:第6学期。1.课程性质学科教学论(数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以一般教学论为基础,广泛地应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思维科学、科学方法论、数学教育等方面的有关理论、思想和方法,来综合研究数学教学活动的特殊规律、内容、过程与方法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2.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章次内容总课

2、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44二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设计18108三中学数学逻辑基础6四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与教622五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6六中学数学思想方法5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与环节,初步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对数学教育的整体认识水平,逐步培养学生的教材分析能力、数学教学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能力,使学生能运用当代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指导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使之适应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数学教师的要求。4.本门课程与其

3、它课程关系本课程的先行课程有解析几何、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教育学、心理学等,学习本课程要求学习者还要有一定的初等数学知识和高等数学知识的基础。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李忠海:《数学教学论与案例分析》,辽宁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年。(2)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陆书环、傅海伦:《数学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4年。(4)张奠宙、李士琦,《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李求来、昌国良:《中学数学教学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全日制义务教

4、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应灵活地选择以下的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讨论法等,并依据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本门课程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具体所占比例如下:期末考试以闭卷为主,占70%;平时成绩占30%;其中包括教学设计与方法占15%;讨论和拓展性作业,

5、占15%。拓展性作业主要是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和原理,研究和解决问题。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到中小学教育见习、练习备课和讲课;通过自学、查找资料、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4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学的主要特点,了解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掌握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内容;理解初、高中数学的教学。理解课堂教学目的的特点。教学重点是对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深刻理解;教学难点是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2.主要内容第一节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

6、的依据2学时第二节中学数学教学目的分析2学时第二章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设计(18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数学教学原则体系;理解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掌握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严谨与量力相结合、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等基本原则的途径。(2)理解影响数学教学过程的主要因素;了解选择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依据与标准,了解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及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体系的构成原则。(3)掌握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和常用的教学方法,了解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动向;了解基本的数学教学手段,理解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

7、基本要求。(4)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基本理念以及总体目标和内容特点。(5)理解如何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并能够分析各部分教材的重点、难点;了解数学课的基本类型和结构;掌握教案的编写程序,会编写教案。本章教学重难点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2.主要内容第一节数学教学原则2学时第二节数学教学过程基本要素分析2学时第三节数学教学策略的选择2学时第四节学数学课程标准简介2学时第五节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2学时[实践教学]课堂教学的设计8学时第三章中学数学逻辑基础(6学时)

8、1.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概念的涵义;理解概念间的关系类型;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掌握给数学概念下定义的基本方法和规则;掌握数学概念划分的涵义及规则。(2)理解判断、命题等概念;了解判断的分类;掌握主要的几个逻辑联结词的涵义及其相应的真值演算规律;理解数学命题的四种形式、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