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际翻译中的理解问题

语际翻译中的理解问题

ID:4152998

大小:320.7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29

语际翻译中的理解问题_第1页
语际翻译中的理解问题_第2页
语际翻译中的理解问题_第3页
语际翻译中的理解问题_第4页
语际翻译中的理解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际翻译中的理解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1年第1期外语学刊2001,№1总第104期FOREIGNLANGUAGERESEARCHSerial№104语际翻译中的理解问题蔡新乐(河南大学,开封475001)摘要:本文认为,文化可以抽象出一种“模范自我”,它代表着这一文化的实质和生命力。“理解”只能被视为人的能力,但它是“含意”的能力,即人的“此在”向“存在”的隐含。语际翻译的“理解”不是实用主义的“把握”,而是两种文化精神的“自我”所促成的语言之间的“包容”。关键词:模范自我;理解;此在;语际翻译;含意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2、文章编号:100020100(2001)01210220511引言如果可以把雅各布森说的“语际翻译”理解为“语言之间异质之物的转化以及为着这种转化而显示出的自我的精神的文化扩张”,那么,语际翻译的中心问题就不一定是实用主义的“理解”问题。实际上,我们在认可语际翻译存在的同时,已经预先承认了单个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以及这种独立性之中的某种“模范自我”(Modelself)———可以代表这种文化根本特性,传递这一文化基本信息并且印证其本质统一性的、某个典型性的、个体的存在者。她

3、他简化式地以“全息”状态反映着那

4、种文化的精神:不断吸收异质之物并在这样的吸收之中显示文化威力和文化统合功能;与此同时,她

5、他也总是把这样的吸收当作自己生命存在的方式。由于这样的自我不是孤立于其他文化之外的“寂寞”的存在者,她

6、他便不可能不时刻伸展着“向外”的触须,不可能不在“自我”之外进行文化活动。因此“,纯粹的”文化自我即使在文化之内也要具备“向外扩张”的能力,即不断把“异己”转化为“本于己”,转化为“自然的”精神食粮。这样的“利己主义”是任何一个文化自我在其人生道路上都不能不认真对待的事情。实际上,文化永远具有这种跨越或超越自身范

7、围以便扩大这种范围的功能,即使在同一个语言的规范下它也要对自身产生突破:它既能在自身之内,又必在自我之外。在这个意义上“,跨文化”只不过是异质语言的“跨文化”,而同一语言的文化的“跨文化”则可视为某一文化内在的“本能”。假若不具备或者削弱这种本能,可能就会影响或减低这种文化生存的可能性。正因为任何文化都要保证这样的可能性,寻找“另外的语言”才是必需的。所以“,跨文化”意味着“另外的说法”———自我永远对之保持兴趣的言说及其法式,那里既有活生生的言说者,又有这种言说者既定的或传统的规范,而所有这些都是与自

8、我的吸收相关联的必然存在之物。她

9、他或许永远不能“吸收”那样的言说者,但言说本身则可以模仿、复制、再现,法式可以借鉴、借用或“照抄照搬”。不可能设想没有“对立面”存在的“自我”,那是因为没有这样的“自我”存在“,对立面”是孤独而且寂寞的。从纷纭复杂的某个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状态中“提炼”出某个“模范自我”,旨在说明文化的独立性处于跨文化的联系或语际沟通之中。离开了这样的联系或沟通,文化便会因生存在真空性的封闭状态之中而成为留下生命历史遗迹的木乃伊。正由于仅仅在文化内任意一个个体都会趋向一种交流———增长知识

10、、丰富精神而且收稿日期:2000205216102保护自身生成成熟的交流,语际翻译也可以简化为语内翻译的基本形式:即在认可文化本身的跨文化性基础上承认“模范自我”寻找“另外的说法”的努力也是跨文化需要的“人生”必经之路。在这个意义上,语内的“理解”与语际的“理解”便会产生相通或相同的特性。本文即试图以此为出发点探讨语际翻译中“理解”的功能或作用。21“含意本体论”意义上的理解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中“,理解是此在本身本已能在的存在论上的存在。”也就是说“,此在作为理解筹划着它的朝向可能性的存在。这种

11、理解着可能性的存在本身是一种‘能够存在’,因为这些可能性作为开启的可能性反冲到此在之中。理解的筹划具有形成自身的本己可能性。我们将理解的这种形成称为释义。理解在释义的过程中有所理解地获取被理解者。理解在释义中不是成为某种它物,而是成为它自身。”这里“,‘理解’在海德格尔看来是一种双向运动:一方面,它‘筹划着它的朝向可能性的存在’;另一方面,‘这种可能性的存在本身是一种能够存在,因为这些可能性作为开启的可能性反冲到此在之中。’‘筹划’所表明的方向是生命对自身的超越,即构造出客体,或者说,超越出存在者,达到

12、存在‘;反冲’所表明的方向则是存在在生命中,或者说,在此在中的自身实现。前一个运动与胡塞尔的主张是相一致的,我们已经看到在胡塞尔的‘构造’思想与海德格尔的‘筹划’思想之间的相应和相继关系;后一个方向则是与黑格尔所提出‘自身意识的实现’的思想相平行的。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在这里相聚,从而产生出解释学的时代。”(倪梁康,1994:257)“理解”的德文Verstehen又译“领会”。海德格尔将它与“此在”(Dasein)相联系,试图说明这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