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41846
大小:2.63 MB
页数:172页
时间:2019-06-18
《博士论文:互文性与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互文性与翻译罗选民哲学博士岭南大学二零零六年互文性与翻译罗选民论文呈交以符合哲学博士课程之部分要求岭南大学二零零六年论文撮要互文性与翻译罗选民哲学博士互文性理论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法国文论家克里斯蒂瓦提出。根据这一理论,任何文本的生成都不是孤立封闭的,都与其它文本发生联系并产生文本互涉。这一理论从根本上动摇了过去那种认为文本是独立自足的观点,揭开了文本研究的新篇章。近年来,国内有学者将互文性理论运用于中国文学批评和翻译研究,但这些讨论缺乏理论的深度和系统性。本论文试图运用互文性理论建立一条互文性翻译研究的途经,以此指导翻译理论和实践。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为导论,讨论了中国
2、翻译界的互文性研究状况。第二章对西方不同流派的互文性理论进行了梳理;第三章上承孔孟、陆机、刘勰,乃至王国维、钱钟书等,从中国的话语实践勾勒中国互文思想的演变,补充了国人在该方面研究的不足。第四章探讨互文性的基本概念,以及这基本概念运用于翻译研究的可行性。第五、六章讨论显性互文性和成构互文性。前者指语篇的表层特征,手法有引用、模仿、糅杂、戏拟等;后者指过去和现在的体裁、规范、类型甚至主题在阅读的文本中发生的相互指涉关系。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第七章提出了互文性翻译的三个准则:关联准则、经济准则、中和准则。如果源语和目标语不能产生互文的关联,译文意图就会扭曲、信度会大打折扣;互文性
3、所携带的文化内涵决定了译文必须以简代繁、以约代冗,这样读者方可从阅读中感受文本的魅力;在众多的互文指涉中,译者通过认知分析来获取互文翻译的中和效果十分必要。第八章讨论了翻译的主体间性问题,通过大量英汉翻译实例分析来证明,能否做到语境化重构、达到互文的视阈融合、创造等效的互文特征是翻译成败的关键。本文是第一部以汉语讨论互文性与翻译的博士论文,在英汉语翻译语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互文性的基本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原则,希望对文学批评、语言研究、文化研究、翻译研究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录第一章导论:从翻译的文本研究到互文性研究1第一节视角转换:从文本到互文1第二节互文性研究在当代中国3第三
4、节翻译的互文性研究状况6第四节本研究的目标、结构与论述内容8第二章文本互涉:西方的互文性研究14第一节摹仿与引用:西方早期的互文研究14第二节对话与喧嚣:巴赫金的互文性研究17第三节颠覆与消解:德里达、德曼、布伦的互文性研究18第四节符号与重构:克里斯蒂瓦、巴特、里法特尔等的互文性研究21第五节认识与功能:博格兰德·法奥勒尔和哈提姆等的互文性研究25第三章秘响旁通:中国的互文性研究31第一节中国互文术语的提出31第二节话语之社会功能:孔孟的互文研究33第三节道非常道:老庄的消解式互文观36第四节耽思傍讯:陆机的《文赋》及其它38第五节神与物游:刘勰的《文心雕龙》39第六节窥其
5、奥窔:王国维的互文研究方法41第七节会通群书:钱钟书的互文论述44第八节交相引发:叶维廉的互文研究46第四章互文性的基本概念与类型48第一节何谓文本?48第二节文本与互文51第三节互文与互文性53第四节内互文性、外互文性、超文本性与其他56i第五节互文性与影响60第五章显性互文性及其翻译64第一节互文性分类及显性表现形式64第二节引用66第三节戏拟72第四节用典80第五节糅杂84第六章成构互文性及其翻译92第一节成构互文性92第二节体裁94第三节范式96第四节类型99第五节主题108第七章互文性翻译的三个准则113第一节互文性翻译的关联准则113第二节互文性翻译的经济准则11
6、9第三节互文性翻译的中和准则122第四节互文语境化的翻译实践125第八章结论:翻译的主体间性与互文的视阈融合134第一节翻译的主体间性134第二节互文的视阈融合138第三节互文性翻译理论的开拓意义及其局限性141附录:中国学术期刊网历年发表互文性论文统计表146参考文献154ii致谢我首先要感谢导师黄国彬教授。他的严谨的治学态度、超凡的语言能力、坦诚的人格魅力、文雅的学者风度让我获益良多。他的细心指导和全力支持使我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完成博士论文的写作。岭南大学的博雅理念和求是精神似乎注定我与她今生投缘。我要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最好的研究条件和最宽松的研究空间。每次来岭南,我都感
7、到亲切和温馨,那是因为有德鸿、南峰、艺风等良师益友,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关心和支持我。系秘书陈彩云女士为我做了许多具体的事情,解决了不少的困难。我要向她表示由衷的感谢。我要感谢论文审查委员会委员龙惠珠博士、金圣华教授、黄国彬教授、陈德鸿教授。他们有着不同的学术背景:分别获英国、法国、加拿大、美国的博士学位,从事语言学、翻译学和比较文学研究。他们中有两人为现香港翻译学会正副会长,有三人在不同的大学担任过翻译系主任,有两人为香港两所知名大学的讲座教授。这样的“梦幻”组合,让我感到十分荣幸。他们在我的论文答辩中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