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日月潭》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日月潭》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 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采取由浅入深、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符合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认知规律。在学生有一定确切或者是近乎确切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加以纠正。形成师生互动学习,共同完成一次文化交流。最后在感情得以深化、升华的基础上沉淀教学的成果,达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主体是小学二年级学生。1、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他们身边的事物充满着无限好奇。而且基于他们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他们不再局限
2、于想弄明白“是什么”的问题,更像弄明白的是“为什么”及“怎么养”的问题。2、该阶段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受区域和年龄的限制,他们的知识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认知能力缺乏,认知形式比较模糊。3、最突出的特点是自主学习的意识淡薄,知识的获得和补充大部分还依赖于传统的“告知”模式。4、这时的孩子正处在德育和智育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影响他们一生的习惯和观点正逐渐形成。所以此时的教学要特别注意正确引导和良好影响. 基于教学主体的以上特点,我个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保质保量完成三、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
3、的短文,描绘了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日月潭是台湾省的一个大湖。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作者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日月潭的瑰丽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文文质兼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风姿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的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台湾宝岛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 3、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潭、绕、称、筑 2、朗读课文,结合所读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学用具: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生畅所欲言)大家去的地方真不少,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板书:9、日月潭 就课文题目质疑。在地图上找一找
5、。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读准字音。 *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潭环绕岛称隐约映建 筑仙境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对读得正确的同学及时送上增强物,鼓励她们再接再厉。 *
6、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请学生走上讲台,自主地指词语,带领同学们读词语: 环绕 仙境 建筑 朦胧 清晰 隐隐约约 童话 附近 倒映 茂盛 吸引 风光秀丽 名胜古迹 *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熟字加偏旁: 不--环 急--隐 山--仙 巩--筑 央--映 勺--约 竟--境 熟字换偏旁 晓--绕 你--称 律--建 分析字形结构 潭:左右结构,右上不是“西”下面是“早”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理解词意
7、:(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词语注释:环绕--围绕。课文中指日月潭四周被群山围绕。 倒映--指湖水中映照出天上的星星和岸上的灯光。 清晰--非常清楚。 朦胧--指模糊不清。 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看起来不很清楚。 蒙蒙细雨--指细小的毛毛雨。词语:课文中的“清晰”和“朦胧”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清晰指看得非常清楚,而朦胧指模糊,看不清楚。三、情感升华,朗读全文:1、
8、自由读文第一自然段,思考:日月潭在哪里?它周围有什么?谁来读一读?谁来填一填(课件展示)日月潭是 。它在 。那里 。结合上下文解释“群山环绕”“名胜古迹”的意思。2、日月潭是什么样的呢?默读第二段。请你画出写日月潭名称来历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湖的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湖的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1)问:日潭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月潭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2)请同学朗读。(突出“圆圆的太阳”和“弯弯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