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374885
大小:79.3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25
《诌议心理健康教育与地理教育的有机融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诌议心理健康教育与地理教育的有机融合广东省中山一中林锦生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异动期。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正学生的心理偏差,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地理教师也不例外。传统的地理教育往往注重于授业、解惑,在应试教育的高压态势下,疏于心理情感方面的教育,无限制加大课业负担,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影响或制约了学生智力的发展、个性的发展,甚至品德的发展。其实,地理学科的趣味性和知识的丰富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自然界的鬼斧神工,造就如此壮美山河;自然界的康慨大
2、度,赐予这般丰富资源。人文地理中的国情知识激发学生爱国爱乡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觉性和长大报效祖国的使命感;时事热点分析培养学生创建思维,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发展意识。教师要悉心地去领会并渲染这些教育因素,打开学生心理健康之门。一、 挖掘知识内含,克服焦虑心理让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来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是地理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其心理也在发展变化,其独立意识和自尊心会迅速发展,同时年龄因素也会产生程度不一的焦虑心理。教师应意识到学生的这种变化,在教学中,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比如,
3、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具有主题鲜明、内容精炼、突出重点、美观实用的众多地理图像,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使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那些大自然的景观图,设计精巧的原理图,把学生从单一的听觉刺激转化视觉刺激,引起部分分心的学生从无意注意转化到有意注意,说明运用好教材中的地理图像对激发学生健康的心理情感具有神奇功效。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Http://www.zsnews.cn 地理教材中还有
4、不少富有启发性、讽刺性和幽默性的漫画图。例如:新教材(人教版)“西欧人与巴西人的争论”等。趣图启迪思维,逗人发笑,娱乐身心,是培养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运用这些漫画,有机联系实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应用与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他们正确的资源、人口、环境的观念,激发心理健康情感,学生的心理智力方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学中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还有其它一些契合点,比如我们可以从人文地理的角度去理解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城市与城市化”一章提到“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说明人类是一
5、种群居的高级生物,每个个体都只是整个人类社会中的一员或是一个细胞,对社会既要有所索取,更要有所奉献,有所作为,这样才能体现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健康发展。如果只图索取与享受,不讲回报与奉献,当个人私欲得不到满足时,就有可能形成冷漠、狭隘、自私的心理,进而引生焦虑、悲观、复仇的心理,甚而可能危害社会。通过教学,教育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信念,认清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和与社会的依存关系,主动地调整自己去服务社会和适应社会。课本中的这些心理教育素材还有很多,如讲到“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时,提出“在太阳系之外的广袤宇宙中,是否存在
6、着其他智慧生物?”,“如果有,我们把外星人看作是敌人呢还是朋友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二、 培养健全人格,克服自卑心理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难免会遇上种种困难:听不懂了,啃不动了……这时学生就会产生认知上的心理障碍,觉得自己笨,天生我材没用。如果此时再施加压力,学生的自卑心理就会不自觉的表露出来,苦闷急躁,情绪低落,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这种困境,在授课时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善于在学生的已知与未知中铺设适度的台阶、架构联系的桥梁。对于回答了问题的学生多用表扬词,
7、如“很好”、“精彩”、“有创意”等等,进行正面强化。即使回答错了,也给予高度肯定,如“有勇气”、“是动了脑筋了”“离最佳答案不远了”等等。另外,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满足其自尊心,在成功的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进而提高自信心。考试不理想是学生经常遇到的挫折,教师要及时利用这个机会培养他们对待挫折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帮助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客观的分析自己个性方面的长处,寻找努力奋斗的方向,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同时教师要抓住课堂练习的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迎难而上的心理素质训练,包
8、括地理学科在内的多个学科反复不断的磨练,最终会使学生那种一碰就碎的“蛋壳”心理得到彻底的改变。成功的教学不在于教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教师能否在平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