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规范与译者行为关系研究的社会学途径——以晚清与建国后十七年间文学翻译为例

翻译规范与译者行为关系研究的社会学途径——以晚清与建国后十七年间文学翻译为例

ID:33345010

大小:10.59 MB

页数:249页

时间:2019-02-25

翻译规范与译者行为关系研究的社会学途径——以晚清与建国后十七年间文学翻译为例_第1页
翻译规范与译者行为关系研究的社会学途径——以晚清与建国后十七年间文学翻译为例_第2页
翻译规范与译者行为关系研究的社会学途径——以晚清与建国后十七年间文学翻译为例_第3页
翻译规范与译者行为关系研究的社会学途径——以晚清与建国后十七年间文学翻译为例_第4页
翻译规范与译者行为关系研究的社会学途径——以晚清与建国后十七年间文学翻译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翻译规范与译者行为关系研究的社会学途径——以晚清与建国后十七年间文学翻译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翻译规范与译者行为关系研究的社会学途径--以晚清与建国后十七年间文学翻译为例姓名:刘立胜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孙迎春2012-09-10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翻译既是一个不同语言文字之问的转换过程,更为一个不同民族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过程。翻译这一极其复杂的过程必然涉及到原作、译作、作者、译者、读者及其所承载的语言、文化及社会等诸种规范因素。但不管是影响译文的内在语言规范因素,还是外在的社会文化规范因素,都必须经由译者的中介作用才能具体体现在译文中。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核心主体,从翻译动机的确立、翻译的文本选择、原文的理解与阐释、翻译策略的取舍及译文

2、的传播与接受,其在整个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对翻译各环节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在翻译研究中,译者行为研究是一个难以避免而又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对文学翻译中译者行为展开理论探讨,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点进行:(1)拓展翻译社会学途径对于描述翻译研究的解释力,并建构译者行为与翻译规范的互动模式;(2)描述不同历史时期翻译规范及译者行为不同应对的深层原因,探析译者行为批评原则并尝试建构译者研究的翻译学分支学科。本文在综述当前译者行为研究现状基础上,指出传统翻译研究及当前文化转向对于译者行为研究的偏颇之处,在借鉴布迪厄文化社会学的合理内核基础上,试图提出一个解释译者行为的模式,为不同时期译者行为研究

3、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理论批评与定性研究,共时层面考察与历时层面比较相结合,对不同时期表现翻译规范的翻译动机、翻译选目、翻译策略及翻译接受等层面进行系统研究,以使研究具有综合性;在个案研究中,尽可能收集相关资料,以对其做全景式描述,从中揭示特定时期不同的翻译规范及译者所做的不同应对,使其对翻译研究各方面具有启示作用。除导言和结语外,整篇论文由以下六个章节组成。作者在导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主要阐述了整篇文章的研究动因、研究假设、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以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中译者_丰体性彰显的决定论倾向及翻译归结论学者对丁翻译本体的语言学回归为例,探讨其在阐释译者行为方面

4、存有二元对立的致思模式,不能有效地解释不同译者在同一文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化环境及同一译者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行为变化。以此为基础,提出翻译社会学研究的必要性及合理性、论文所要研究的具体主题及方法途径。第一章为译者行为研究文献回顾,以探讨不同翻译研究途径中译者行为研究现状及其不足。本章首先在指出以往的研究多侧重对译者主体性考量,视其具有主动性与受动性二元属性,即或强调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主体意识;或重视外在语言文化因素对译者翻译活动的制约,造成或过于强调译者主体性某一方面,而对其它方面关注不足,因而得出的结论不够系统;或过度概括,造成对同一译者行为结论各异或致自相矛盾。鉴于此,作者对译者行为内容

5、及研究范围、译者主体及译者主体性等概念进行界定,考察了不同研究范式下译者行为表现,并从译者主体性概念、译者地位与角色、译者及其著作研究、主体性与受动性、译者心理与素养及不同主体关系等不同主题领域分析译者行为研究现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及解决途径。第二章旨在探讨描述翻译学对于译者行为研究的意义与不足。本文在梳理描述翻译学研究来源、性质、功能及发展历程基础上,分析描述翻译学中不同理论之间的渊源关系。并以多元系统论及描述翻译规范研究为例,结合不同时代背景来探讨其对译者行为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存在的不足与原因。本文认为图理只考虑了预备规范与操作规范,而对译者翻译动机及翻译接受关注不足,更没有详细阐述翻译过

6、程中各阶段存在的不同翻译规范,对规范变化的原因缺乏分析。不可否认的是,自上世纪70年代系统规范理论引入翻译研究以来,佐哈尔、图理、切斯特曼、赫曼斯到勒菲维尔一直在不断拓展描述翻译研究,尤其是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极大地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空间。它采用客观描述的方法来具体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诸种翻译现象,并把译作置于具体的历史、社会及文化环境中来研究制约其过程的意识形态、诗学及赞助人等规范凶素。其片而地认为在翻译过程巾源语规范与译语规范存在冲突时,译者总是倾向于偏离源语规范而遵守译语规范,以便使译本为译语文化系统所接受,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及不同文化环境中复杂多变的译者行为仍难以伞部在规范的框架巾加以阐

7、释。第-一章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即从布迪厄文化社会学视角出发,以其理论中核心概念“惯习”及“场域”来阐释不同译者行为的原因及其与不同场域中翻译规范之间的关系。奉文在厘定译者惯习及翻译场域基础上,指出翻译场域包括译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者的社会场域与职业场域,前者包括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而后者包括翻译过程中翻译动机、文本选择、翻译策略及翻译接受等方面。它们中的不同翻译规范必然影响到译者行为,而影响程度则取决于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