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比较文学的起源与学科历史精选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起源与学科历史精选

ID:33313049

大小:110.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2-24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起源与学科历史精选_第1页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起源与学科历史精选_第2页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起源与学科历史精选_第3页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起源与学科历史精选_第4页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起源与学科历史精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起源与学科历史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章比较文学的起源与学科历史比较文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产生与人类长期通过“比较”探索文学现象间联系的逻辑密切相关。因为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机制,包括人们对比较文学形成的共识是在“跨越”前提下进行的文学研究,其实,“跨越”已经包含了“比较”,“跨越”和“比较”都是立足于两个及其以上事物的关系。“比较”作为思维模式与方法,“跨越”则是从学科界限而言。“比较”一词源出于拉丁语comparäe,在英语中,动词形式为compare,名词形式为comparison,在法语中,“比较”一词为

2、comparaison。都是由com-(共同、一起)和par(相等的)两个语素组成,具有“一起平等地”探究的意思。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普遍的“比较”就是发现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异同之处以及可能存在于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包括文学在内的世界是千差万别而又多样统一的客观存在,正如中国春秋诸子与西方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等思想家所指出,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同一性与差异性的联系,这就是比较思维产生的文化逻辑。在比较文学发展历史上,所有的“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或是跨越研究,都是以比较思维与方法对不同类型文学关系的研究,

3、并上升为对文学认识的一种胸怀和视野、当然,仅有“比较”思维和学术上的比较方法,还不是比较文学形成的全部前提。事实上,比较文学的共识达成于对国别文学或民族文学局限的超越。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最早它又是源起于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文化和文学交流,只有出现了跨越民族、语言、文化体系的文学交往,才有比较文学学科形成的可能。第一节引导比较文学学科形成的历史思潮比较文学诞生的最初动因在于人类文明文化的世界性与同一性,而这种同一性与差异又是形成比较的原动力。比较文学学科也是在特定的文学思潮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下所产生的

4、,并与世界主义观念的孕育、浪漫主义思潮的推动、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比较意识的觉醒和各国之间文学翻译的热潮等诸多因素有密切联系。一“世界主义”思潮经历了15-16世纪的海上探险,全球航线开通,欧洲列强开拓海外殖民地,瓜分全球的市场与资源,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这场政治、经济上的深刻变革成为了席卷欧洲的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催生剂,形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文学格局,也必然给文学研究方式的变革带来巨大影响。欧洲世界主义思潮有其历史因素,早在希腊罗马文化中产生过所谓的世界公民思想,以后希伯来基督教文化

5、中的天下大同观念也对世界主义思想先驱有重要启示。在希腊斯多噶学派那里,“世界城邦”(cosmoplis)和“世界公民”22(cosmopolites)是同一个意思,意味着理性和人性的平等价值,每个公民都应该对此负责,这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一个概念。基督教的基本精神是民胞物与、天下一家、博爱济众,具有鲜明的大同主义思想。中世纪的欧洲被基督教和拉丁文化统一起来。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共同的人文主义思想,欧洲作家也表现出了共同的文学旨趣。“18世纪后期,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引发了欧洲思想革命,以德思想

6、家为代表的“世界主义”就是其中一种重要思潮。”方汉文:《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后殖民主义批评》,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第8期,第122页。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世界主义权利”就是一种普世权利,并把它想象成为“在政治共同体之中并通过它来表达并倾听的能力;这是一种不受人为限制和规定的对话的权利。”[美]D.赫尔德,J.罗西瑙等著,俞可平等译:《国将不国——西方著名学者论全球化与国家主权》,319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这种参与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特殊要求,并扩

7、展到所有“世界共同体”。1795年出版的《论永久和平》是康德为人类贡献的最后一部有深远影响的著作,书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联邦、不干涉内政的主权国家原则等,世界主义在康德那里指人类普遍的人性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德国的赫尔德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也表达了世界主义的观念并提出书写世界历史的思想。当然,这些理论中也包含了一定的欧洲中心主义观念,这一点已经受到当代中国与国际学者的批判。世界主义观念对于文学也有重要影响,欧洲部分作家与理论家提出,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人性或普遍的思想情感表现。对艺术整体论的普

8、遍崇尚尤以德国浪漫哲学家与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最为突出,作家和学者纷纷以超越主体自限为目标,改变完全以民族本位的立场思考具有普泛价值的文学,而是力求用自己与对方两种视角的协调来从事文学研究。这时候,一种文学研究比较思维的整体意识开始形成。在欧洲,比较文学初期的这种观念长期居住德国的法国作家、批评家斯达尔夫人以及文学巨匠歌德最具有代表性。施莱格尔兄弟先后提出“文学的开放性”、“文学的普遍性”的观念,为19世纪比较文学的研究奠立起一个共同的根基。A.W.施莱格尔(AugustWilh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