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ID:6662245

大小:61.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1-21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_第1页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_第2页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_第3页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_第4页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第一章第一节当代世界文化趋势与比较文学发展的必然性(一)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外在文化之因歌德在《歌德谈话录》中对于“世界文学”时代到来的预言;我们德国人如果不跳开周围环境的小圈子朝外面看一看,我们就会陷入上面说的那种学究气的昏头昏脑。所以我喜欢环视四周的外国民族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歌德,182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48)中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2、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文学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马克思和恩格斯工业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后资本主义(信息)一方面,“全球意识”日渐形成;另一方面,民族意识的抬头,形成了一股“寻根热潮”。(德)斯宾格勒(OswaldSpendler)《西方的没落》:认为过去对于历史的研究都不是以世界整体为对象,而是只取被选择的一小部分,只是把西欧作为一个“极”,而把许多伟大的历史和遥远的强大的文化都勉强塞进一个已经设计好的框架。指出文化(包括历史)总是不断因人的新的阐释而变化…中心被解构了…历史被解构为事件的历史和叙述的历史两个层面…一切历史都是

3、当代史,也就是当代人所阐释的历史。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沙聚之帮,由是转为人国。”陈寅恪:“一方面吸收外来输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全球意识”与“寻根热潮”两股潮流的冲击和碰撞也就基本上决定着20世纪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向。(二)人类文化同质与异质的对立统一—内在文化之因人类各民族的文化,往往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与差异性。人类文化发展有共同的层面——“同质”的一面。普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体现在人类社会具有相似的发展阶段。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就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成了五种形态,即原始、奴隶

4、、封建、资本、共产,表明了人类生产关系的类同。(美)戴维·里斯曼(DavidLisman)《孤独的人群》:“传统引导”的社会—“内在引导”的社会—“他人引导”的社会比利时学者曼德尔,将人类的资本主义社会分成早期、自由和晚期三个阶段。法国学者德鲁兹GillseDeleuze:从符号学角度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成五个“符号化阶段”:无符号阶段、符号化阶段、超符号阶段、解符号化阶段和重新符号化阶段。(加)麦克卢汉(传播学角度):无传播—手势交往—语言传播—印刷符号传播—电讯传播欧陆、美洲、亚洲、澳洲、非洲,都莫不如此。其次,不同部落的人类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共同性:孟子: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5、耳之于声,有同听焉;目之于色,有同美焉。中国思想家孟子很自信的样子很智慧的样态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俄狄浦斯情结”,“本我”、“自我”、“超我”的三分人格结构等,都揭示出人类心理活动的某些共性。德国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很精明的样子象一个哲学家也象一个科学家钱钟书:“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意气风发好像可以穿越历史的风云文化同质的基础上产生文化异质。人类各民族文化存在差异性。“轴心时代”“哲学的突破”公元前800—200年间认识飞跃希腊、以色列、印度、中国四大文明——多元文化的源头希腊:哲学的概念理性认识《荷马史诗》以色列:上帝《圣经

6、·旧约》印度:“业报”“灵魂转世”《四大吠陀》中国: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尽心、知性、知天”《诗经》人类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主要体现三个方面:首先,体现在哲学上:中国哲学主要与人事有关,“四书”、“五经”基本上都是谈人事的;西方哲学大多与科学联系在一起,注重科学的精神和方法。中国哲学强调整体、统一、和谐,西方更注重差异、多元、矛盾。中国哲学注重人和自然的融合;西方哲学则表现为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认为人是作为认识主体站在世界、自然之外观察它,人也只有在战胜自然的过程中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西方哲人多向前看,中国智者常将眼光投向过去。其次,体现在文化上,存在两种明显的象征图式

7、: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太极图西方文化史上的十字架中国文化的象征是太极图,它是圆的、平衡的、具有向心力的,同时也是封闭的、互相纠缠的,注重内部运动和斗争。西方文化的象征是十字架,它纵横相交,向四方延伸,显示出一种张力,同时也显示出一种扩张性。再次,体现在人们的战争观念上:西洋民族以战争为本位,而中国的理想模式是“协和万邦”。利玛窦,说他见过的明朝军队,是世界上人数最为庞大的军队,也是装备最为精良的军队,但他发现这支军队很奇怪,没有战斗力,因为它的性质和观念完全是防卫性的。明朝的时候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