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

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

ID:10623586

大小:55.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7-07

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_第1页
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_第2页
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_第3页
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_第4页
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_第5页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兰州大掌掌报(社会科掌版)第35卷第6期/2007年11月JournalofLanz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1.35No.6/Dec.2007★比较文学研究专题★亲主持人方汉文教授(苏州大学):"比较文学的东方化:海峡两岸比较文学对话"是一组关于比较文学学科在中国发展过程理论反思的论文,主持人受命于刊物主编,自2006年起组稿,其间适逢主持人讲学台湾东吴大学,得以与两岸学者数次相聚谈,研讨论文写作.感谢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长期在香港和台湾多所大学任教的李迭三(JohnJ.Deeney),袁鹤翔教授垂赐大作,玉成此举

2、.中国比较文学之肇始在20世纪20至30年代,但它作为一门系统学科研究却是半个世纪之后,台湾,香港从20世纪70年代,大陆从80年代开始兴起了比较文学的高潮.中国比较文学分两条线索齐头并进,两岸三地的学者创造了世界比较文学史上的盛事,故凡话及中国比较文学史必不可单一线索.参加此次对话的乐黛云教授,李迭三教授和袁鹤翔教授均属于两岸比较文学的开拓者之列,或用钱钟书先生的话来说是dynasticfounders(一代奠基者).因此这些学者的反恩弥足珍贵,而且诸位本着良史直书之精神,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吏上的重要事件一一再次浮现,实在令人兴奋.一组对话的组织为时竟然长达两年之久,并且一改

3、再改,文稿数度跨越海峡往返,毕竟海峡对岸的两位学者都已经年逾古稀甚至封笔有年,只是在主持人的再三敦请,往复函促之下,才启封了一段珍贵的记忆.而对后辈学者对原文的翻译与改动也慨然应诺,兹再致谢忱.参加对话的都是学界宿儒,小子何敢赞一辞乎!主持人相信,这一组奇文将会在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留下它的印痕.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其目的却在于"述往事,思来者",有待海内外方家积极参与指正.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乐黛云(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北京100871)内容摘要:中国比较文学具有自身特殊的性质,一开始就是以跨文化为其特点的,阐发研究在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无论是

4、20世纪初期西方小说的翻译和研究,还是汇通古今中西的文化巨匠王国维和鲁迅,都充分说明中国比较文学的产生不是舶来之物,而是中国文学发展本身的要求.当前,面临世界的大变局,中西方学者密切关注文化的自觉和多元共处共生的全球化发展等问题,提倡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百年来中国文学在古今中外文化的激烈碰撞中不断演进,以跨文化文学研究为主轴的比较文学精神必将为中国文学研究带来崭新的格局.关键词:中国比较文学;王国维;鲁迅;文化自觉;多元文化中图分类号:1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804(2007)06.0001.13一,中国比较文学的特殊性质中国比较文学并非欧美比较文学

5、的分支,也不像欧美比较文学,发端于大学讲坛.1987年6月我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一任会长,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杨周翰先生在日本京都日本比较文学学会年会上作了一次题为"中国比较文学的今昔"的精彩讲演,可以说这是瓶兴的中国比较文学在国际间的一次重要亮相.他强调了中国比较文学发端的两点,他说:"我分析了中西比较文学起源之不同.西方比较文学发源于学院,而中国比较文学则与政治和社会上的改良运动有关,是这个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说,中国比较文学从来就不是脱离现实,只是和极少数学术精英有关的学问,而是始终贯穿着关心人类,关心生活的人文主义精神.杨先生又指出,中国比较文学的另一个源头"是

6、用从西洋输入的理论来阐发中国文化和文学".他认为在我国文化中,在我国学者的心态中,历史意识特别强,事事都要溯源."这种文化熏陶使人们看到本国文学受外来影响,或外国文学中有中国成分,就自然而然要探个究竟"[0】7.这就是说中国比较文学一开始就是以跨文化为其特点的.阐发研究在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历史事实来看,也是如此.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中国知识界的有识之收稿日期:200%09-10.作者简介:乐黛云(1931一),女,贵州贵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比较文学研究2兰州大掌掌报(社会科掌版)2007年第6期士深感扩大视野,面向世界,学习各国文化非常必要;在唤起民众的实际

7、需要中,文学,特别是小说,引起了空前的重视.当时"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已成为一般先进知识分子的共识.严复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特别强调"民智不开,则守旧维新两无一可",而开民智的重要一环则是让中国人民既了解中国,也了解西方,"使洞识中西实情者日多一日",因此,他"屏弃万缘,惟以译书自课".当时,康有为对上海出版发行状况作了一番考查,曾写了一首诗:"我游上海考书肆,群书何者销流多?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郑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圣不阿."[2]可见翻译小说的兴起并非无因,而是与振兴民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