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本院住院患者3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然后分析此36例患有胃肠间质瘤疾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患者经手术切除及辅助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未发生任何感染和其他并发症。手术切除后的随访活动中,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复发,随后进行了二次切除术并加以辅分子靶向治疗,其他的患者全部状况良好,对没有表现复发的患者进行了胃肠镜和CT检查,均无肿瘤的局部转移或复发,本组中无死亡病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无特异性临床特征,术前的确诊率是非常低的,临床上确诊主要依赖于对患者
2、进行的病理检查结果。目前来说手术切除的方法仍然是临床上治疗胃肠间质瘤患者的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案。[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特征;病理学;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4(a)-0183-02胃肠道间质瘤(gestrointesdnalstromaltumor,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非定向分化的肿瘤,并且也是胃肠道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组织分型与其他的肿瘤有着不同之处,从而有着很多不同的形态学、组织学和预后的特点[1]。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包块及消化道出血及胃肠道梗
3、阻。但因为无特异性的临床特征,容易诊断错误,需借助各种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以确诊。为总结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笔者对36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分析2007年4月〜2009年6月本院住院患者3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其中呈恶性表现的男性为9例,女性为4例;良性表现的男性为8例,女性为6例;交界性的男性为3例,女性为6例。年龄33〜70岁,平均55岁,年龄>55岁者24例,肿瘤多出现于胃肠黏膜下层,浆膜下层和肌壁层也可有肿瘤生发。肿瘤呈现局限性的生长,直径范围较大从1〜2cm到大于20cm均有。
4、上消化道出血与触及肿块是临床上常见临床表现。通过研究结果可得知,本组36例患者的检查,肿瘤的形态表现及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相关信息的报道均符[5]。通过文献的查阅得知,胃肠道间质肿瘤细胞中大部分细胞呈现梭形状态,小部分呈现上皮样细胞,而且医学界认为非梭形/上皮样细胞的细胞学形态可以用来排除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断[6]。通过病理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的分析:恶性GIST全部呈现细胞异形和细胞核分裂相;而潜在性的恶性GIST细胞可见上皮样和梭形细胞,没有细胞异形;而良性GIST多呈梭形细胞,没有细胞异形。经组织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117呈现阳性,并在胃肠道间质肿
5、瘤的细胞中表达的很广,然而在非胃肠道间质肿瘤中的肿瘤细胞全都不可以表达出来,因而CD11一直都是胃肠道间质肿瘤的确诊指标[7]。全组36例患者的病理切片经过免疫组化检测,得到结果如下:CD34(+)占55.6%(20/36),CD117(+)占77.8%(28/36),渡纹蛋白(+)占42.9%(12/28)。对于胃肠间质瘤的治疗,学术界认为手术切除治疗是唯一也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本组36例患者术前与术后的化疗治疗都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本院根据患者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及全身情况,确定了手术切除的方法和范围,对本组36例患者均进行了切除手术,进行空肠、回肠部分
6、切除16例,小部分切除术有8例,进行腹胃大部切除术有12例,并且考虑到胃恶性病变的患者,进行了D2根治切除,以确保能降低患者肿瘤的复发或转移率。术后本院对本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了3〜36个月的随访,期间内有4例复发,行二次手术。其余32例均没有发生复发或局部转移,预后良好。GIST术后的复发或转移发生率很高,因此在术后,应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辅助治疗,并且需要密切监测肿瘤反应及患者病情进展状况。[参考文献][1]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98-799.[1]叶江颖,王彬.靶向治疗时代胃肠间质瘤的外科理念[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
7、0,30(4):250-253.[2]詹文华.胃肠间质瘤一分子生物学研究实体瘤的先驱[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4):247.[3]DematteoRP,HeinriehMC,El-RifaiWM,etal.Clinicalmanagementof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beforeandafterSTI-571[J]・HumPathol,2002,33(5):466-477・[4]史伟,王强,李州利,等.直肠部位胃肠间质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735-736.[5]王
8、珏基,丁克峰,陈丽荣,等.胃肠道间质瘤32例的诊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