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12981
大小:10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以文为例读写结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文为例读写结合 都说课文只不过是个例子,但如何用好这个例子使其起到应起的作用却一直都是个问题,特别是在把课文作为学生的写作例子来加以利用这一点上就更为欠缺。特级教师周雨明《埃及的金字塔》一课给了我们更多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师:读读这段文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在这段文字中数字特别多。 师:再读一读,从这些数字中
2、你能读出什么? (生认真读) 生:我读出了这座金字塔很高大。(师追问:有多高大)它高146米多,有40层的摩天大厦那么高。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有1千米。 生:我知道了砌成这个金字塔用了很多巨石。(师追问:很多是多少)有230万块巨石,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如果用它们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用火车装运,也需要60万个车皮。 生:我读出了金字塔很宏伟。 师:你从哪儿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把你的感受读出来。5 (师指导学生读,突出一系列数字,强化对“宏伟”的认知) 师:你认为作者是怎么知道这些数字的? 生:我估计作者可能到过埃及进行过测量。 生:我
3、想,作者可能上网查阅过资料,所以才知道这些数字。 生:我认为作者还可能会向别人询问了解过,或者查阅过相关书籍。 师:对,作者可能就是采用了这些方法中的某一种,也可能全部都采用了,所以才会写出如此翔实的数据。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能通过这些数据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这种写作方法叫作“列数字”。但光用数字还是比较抽象的,文中还用了另一种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1.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2.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师:你们觉得这两个句子,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生:第二句写得好。 师:是的,我们一眼就能看出第二句好。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
4、:它写得比较具体。(师引导:怎样一个具体法)它告诉了我们金字塔到底有多高――它有40层高的摩天大厦那么高,让我们一下子就能知道了金字塔的高大。 师:你说得太好了,知道这是什么方法吗?(生答:作比较)为什么要用40层高的摩天大厦与金字塔作比较? 生:因为40层高的摩天大厦很高。 师:你只说对了一半。5 生:因为40层高的摩天大厦非常高,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所以用它一比较,我们也就知道金字塔有多高了。 师:是的,作比较时一定要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进行比较,这样读者读了以后才能更加清楚你所要说的事物究竟如何。看一看下面的这些句子,你能不能也像这样把它补充具体?(出示:1.上海东方明
5、珠塔高468米,相当于______。2.一头大象重约6吨,相当于_______。3.秦兵马俑坑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相当于______) (生完成上述填空) 师:看看,在这里,我们都是使用的“相当于”,你知道与“相当于”相类似的词有哪些? 生:有“差不多”。 生:还有“估计”“大约”。 师:说得很好。但大家知道为什么要在这儿用“相当于”吗? 生:因为它们并不是刚刚好,只是“大约”的意思,所以要用“相当于”。 师:是的,这就是为了表达的严谨性,所以作者使用了“相当于”这个词。它也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要注意用词用句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师:通过学习,你知道作者是按什
6、么顺序来介绍金字塔的吗? 生:作者先介绍了金字塔的地理位置,再介绍了金字塔的用途、名称的由来和结构特点,然后介绍了是怎样建造金字塔的,最后告诉我们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师:这种介绍顺序能不能颠倒? 生:不能。5 师:为什么? 生:这种顺序条理比较清楚,就像由远到近观看一样,先让我们知道金字塔在什么地方,什么样子,再告诉我们它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最后强调它的意义,读起来清清楚楚。 师: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中国有什么象征物? 生:长城是中国的象征。 生:还有黄河。 师:大家能不能像作者介绍金字塔一样介绍一下我们中国的象征物――长城? 生:能。 师:如果让你
7、介绍长城,你会先介绍什么,后介绍什么? (生列介绍提纲,然后交流) 师:刚才大家说的是自己的介绍顺序,那别人是怎么介绍呢,让我们来看一看例文《长城》。(出示例文《长城》,并简单引导学生比较一下自己的介绍与例文的差异) 师:以后,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就可以这样来写。 通观上述两个教学片段,不难发现,周雨明老师上的这节《埃及的金字塔》,鲜明地体现了课文只不过是个例子的教学观念:以课文为例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读写结合的尝试以及相应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