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062835
大小: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4
《以文本为载体 训练读写结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以文本为载体训练读写结合-----浅谈阅读教学在提高习作教学质量中的重要性论文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课文的教学价值就是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简单地说就是获得表达的方法与艺术。而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它们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极好的范例。所以我们要依托文本,研究作者写文的思维过程,来指导学生学文写文,让学生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向写作迁移,进行创新练笔,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关键词:依托文本读写结合 联系生活 发散思维 个性习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作文
2、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教师有效把握读写结合的策略,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学习规范的语言,领悟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方法。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训练中切实感受到习作是一种“自我表达的需要,是一种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精神的享受的需要”,进而舒畅表达,乐此不疲,学生的习作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有所提升。习作教学时,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就是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设计生活问题情景,引领学
3、生运用语言进行语文实践。到底怎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关键是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重视写作素材的开发和利用——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写作,是儿童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习作时,我们常能听到学生无奈的叹息或无力的反抗:老师,我没事可写!学生真的无事可写吗?其实不然,造成这种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不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的素材。因此,指导学生写作,要从内容入手,不解决“写什么”,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那么怎样解决素材的问题呢?我认为应该充分利用文本中现成的写作素材。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情景,学到许多平时未曾学到的知
4、识,扩展知识,开拓眼界,而且提高认识,陶冶感情。所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材料。指导学生从课文中吸取营养,是积累写作材料的一个重要途径。(1)仿写课文内容。在典型处模仿写。课文中常有一些比较典型,且在写作中常用到的句段连贯方式,可适当地让学生进行仿写。如学了《庐山的云雾》后,布置学生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学了《海底世界》后,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以“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为总起句,写写其他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写时可以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动物的活动特点写生动。(2)扩写课文内容。在简略处扩展写。详略得当,这是行文的基本要求和技法。在课文
5、中一些比较简略概括的地方,可根据训练的需要进行扩展性详写。低年级教材,像《秋游》、《狐假虎威》等,都是一、二百字的短文。可以以这类课文为依据,要求学生展开联想,用更丰富的语句也写成五百字左右的文章。(3)缩写课文内容。对一些篇幅较长,内容不是很难的课文可布置学生以同样的题目进行缩写,培养学生理解、概括、表达的能力。缩写时可提出三条要求:一、主要内容不能缩掉,不能使课文主要内容走样;二、文章结构可压缩成开头、中间、结尾三小节;三、有字数要求,一般控制在三百字以内。如:《装满昆虫的衣袋》近九百字,缩写时,要求学生不要突破四百字,看谁能把主要内容表达出来。(4)在可变换处换写。本来,课文从
6、立意到语言,都处于最佳状态,但是,为了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谋篇能力,有时结合课文指导学生练一练改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些散文比较含蓄,表面写物,实际写人。如教学《花瓣飘香》在反复的朗读和思考中,读出了课题中的“花瓣”不仅指“花瓣”,更指“小女孩”。“花瓣”就是(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而“小女孩”懂事就是如花瓣般美丽。“懂事的小女孩”是美丽的,如艳丽的花瓣。月季花瓣的香味味沁人心脾,而小女孩的懂事也让“我”(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窗台上)。我想这才是课题真正的含义吧。理解了课题真正的含义,那么课文中“当
7、作者送出这两盆月季花时”,我准备设计环节让学生发挥想象:在作者送给小女孩花的时候,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当他母亲在阳台上看到儿子送给她的花,他们之间又会说些什么?通过让学生想象练笔,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关怀,深深地感受到人间亲情!(5)移情体验。阅读过程中的移情体验是读者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迁移到作品中人物的身上,进行一种替代性体验。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