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30023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8
《以《故乡》为例谈读写结合教学的处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以《故乡》为例谈读写结合教学的处理 长期以来,语文老师普遍认为:阅读是吸收、积累、丰富内涵、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过程,写作是把从阅读中积累的写作素材、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外化的过程,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笔者认为:阅读和写作就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应该是互为基础、互为促进、相生相伴、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引导和培养,有侧重的从写作的角度透析阅读文本,用“写”的活动贯穿阅读教学活动的始终,通过写作的引导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的同时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进而使得阅读文本的技能和
2、写作能力同步提升。 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作为一篇常读常新的经典之作,宛如一座取之不竭的精神富矿,为学生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诸多可能。现笔者仅以此文的课堂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粗浅做法―― 首先,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细节描写的鉴赏,为学生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提供可能。把阅读文本中的细节描写与学生写作中的细节描写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生动感人,关键在于细节描写的真实典型。《故乡》中,有这样的细节:我冒了严寒回到故乡时,“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母亲的脸上是“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而
3、作者写宏儿时用了一个“飞”字,等“我”走近时,宏儿却又“远远的站着”。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两人不同的神态动作,在神态动作的背后是心理的不同:母亲看到久别的儿子回到故乡,自然高兴,但这次回到故乡后,作者要把母亲带走,可能再也不回来了,所以母亲高兴的同时对故乡又有许多的不舍,又不想让儿子看出来,所以“藏着”。而宏儿还是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一见到“我”就“飞”过来了,很符合儿童心理,而他没有见过伯父,见到后有一种陌生感,自然就远远的站着了。笔者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得出以上结论后,让学生也根据文中所提供的情境,假设自己一个很久未
4、见面的亲戚突然回家了,对此进行仿写,要求在刻画具体的神态动作细节后面,能让读者看出所写人物真实的心理。结果学生兴趣盎然,��出的细节精彩得出乎老师的意料,在不知不觉中写作就成了阅读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同样,学生的细节描写的构思意识得以在有意注意中增强,写作水平得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其次,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阅读文本写作的新角度,为学生在品味精彩的同时,尝试不同视角写作。在《故乡》中:作者多次描写记忆中美丽的故乡,笔者不仅仅停留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所描绘的故乡的美丽这一个方面,更注重从写作的层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
5、者要反复呈现这记忆中美丽的故乡?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所表达的主题,最终得出探究的结果:这反复出现的故乡,不仅仅是记忆中的故乡,更是作者理想的美好社会,是作者理想和情感的寄托。理想故乡的反复出现,现实故乡的如此不堪,凸显出作者在农村的陷落与空心化背后的一纸苍凉,进而使作者所表达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的主旨呈现水到渠成。学生学习到这个程度后,老师再次引导学生尝试写一段寄托自己理想和情感的文字,可以是一段景物描写、可以是一段心灵感悟、也可以像作者一样描绘自己美丽的家乡。总之应该是借物抒情。这样不仅仅让学生了解
6、“写了什么”,更让学生学到“怎么写”,让学生学会如何表现,使阅读文本的价值得以最大化彰显。 再次,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阅读文本所体现的多元价值,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辨表达。在《故乡》中,鲁迅先生这样叙述“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而文章写成出版却是1921年1月,这已经是“我”回故乡十年以后了,因此,在教学时有的老师说这篇小说写的是故乡前后二十年的变化,有的老师说是写故乡三十年的变化,那么到底反映的是多少年的变化?故乡又有哪些方面的变化?此外,小说重在反映以故乡为代表的农村、农民和小资产者的衰败
7、,还是重在表现国民人格和精神逐渐变得麻木沉沦?这些看似让专家都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妨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深入文本、钻研探究、讨论争执一番,既能一探阅读文本的高远立意,又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欣赏深度,从而为写作的理性和思辨打下基础。 文本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始于“读”而成于“写”,扣住阅读文本,从写作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融入”文本、“研读”文本,发现文本中的写作要素,既能把阅读教学教出新意,又能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应该是语文老师持续关注并努力践行的一个方向。 苏乔明,江苏如皋初级中学教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