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角度看第二语言习得偏误问题

从传播学角度看第二语言习得偏误问题

ID:31005082

大小:10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5

从传播学角度看第二语言习得偏误问题_第1页
从传播学角度看第二语言习得偏误问题_第2页
从传播学角度看第二语言习得偏误问题_第3页
从传播学角度看第二语言习得偏误问题_第4页
从传播学角度看第二语言习得偏误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传播学角度看第二语言习得偏误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传播学角度看第二语言习得偏误问题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5SLA,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既然非母语,那么必然在学习和使用中会出现这种或那种偏误。那么什么叫做偏误呢?学习外语的人在使用外语进行交际时,从整体上说,他所使用的形式与所学外语的标准形式之间总有一定的差距,这表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如语音的、语法的、词汇的、篇章的、语用的。我们把这种差距叫做“偏误”。偏误与通常所说的错误不同。错误是偶发的、无规律的,例如口误。人们说自己的母语的时候,也会发生错误。而偏误则是学习外语的人才会有的,是多发的、有规律的。学习

2、外语的人只有经过反复纠正偏误,他所使用的外语才能逐步实现该语言的标准形式。  一、二语习得偏误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语言学家将偏误做了不同的分类。在这里我们先要明白传播学是研究宏观的信息传递及其系统的运行,而非涉及到具体的信息内容的研究。因此,对于具体涉及到语音、词汇、句法、文法等语言学范畴的分类,暂且按下不表。二语习得的偏误分类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大类:  1.从来源层面分  (1)语际迁移性偏误。此类特指母语对目标语学习所形成的干扰。8  (2)语内迁移性偏误。它特指学习者由于对所学目标语知识不足所形成的干扰或者目的语内部本身的复杂因素互相作用所造成的困扰。  (3)诱导性偏误

3、。它指教师或教材对目标语的语言现象讲解不够充分或讲解有误也或训练不得当所造成的。  这种偏误分类广为语言学家所接受。  2.从表面结构层面分  分为“省略、多余、结构构词错误、语序错误和混用等”等。  这种分类方式更为具象化,是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总结并广泛运用的一种分类。然而分类的不同方式只是不同的一个标准,所表达的实际内容是一样的,比如表层结构所表达的几种偏误就可以分别归类到来源层面相应几项里面去,因此,为了便于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研究,我们只从来源的分类角度来分析二语习得的偏误问题。  二、通过传播学相关理论解释偏误分类  1.语际迁移性偏误8  我们知道这种偏误是母语所造成对二语习

4、得的干扰而形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迅速联想到香农-韦弗的数学传播模式(如图1),根据图表,我们很容易理解二语习得过程实际上是从信源接收到讯号获得信息的过程,二语习得者是信宿,目的语是信源,而母语就是噪音来源,会对信道产生干扰进而影响我们所获取到来自信源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而进一步考虑,我们还可以将这种偏移联想到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如图2),噪音的干扰不仅仅是对于信道那么简单,在传播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干扰,同理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也是如此,二语习得过程中信源不仅仅完全是目的语本身,也包括教师本身,而教师是通过嘴巴来讲解,是发射器的一种,因为根据德弗勒的完善,传播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

5、此作为信宿的二语习得者在反馈给信源的老师的时候,必然也会干扰到老师,因此,二语习得者的母语对于信源和发射器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再看接收器层面,接收器我们可以看作是二语习得者的耳朵、眼睛等感觉器官,在传播学中还有一个“选择性假说”理论,即对于接收到的讯息,选择性接触、选择性记忆、选择性理解。而“选择性假说”的基本内容就是“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而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这种选择性接触行为更容易在强化他们的原有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导致它的改变”。因此二语习得者在接收来自信源的信息时会有意识的加强和母语使用习惯相同的目的语的理解

6、记忆,进而导致对目的语学习造成笼统的母语式的偏误。然而不论是“香农-韦弗模式”还是“德弗勒模式”在传播学中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传播诠释模式,因此二语习得母语干扰所形成的偏误也不能完全用这两个模式来分析。  2.语内迁移性偏误8  这种偏误是学习者对所学目标语知识不足所形成的干扰或者目的语内部本身的复杂因素互相作用所造成,因此它实际上是很契合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理论(如图3)的。这种传播理论突出了传播的互动性和传受双方的主体性,它将参与传播过程的每一方都看作是在扮演译码者(执行接收和符号解读功能)、解释者(执行解释意义功能)和编码者(执行符号化和传达功能)。并认为这双方都在相互交替这些

7、角色。二语习得者对于目的语的知识的理解实质上就是一种译码,而目的语传达给二语习得者必须要经过教材,老师面授等方式和途径,通过语音或文字等形式,形成语音或文字的代码,这实际上一个编码过程。这种语内迁移性偏误很大成度上就是二语习得者自身译码能力不足所形成的干扰,而目的语内部的编码也因为编译者(教材、教师)的编码能力和编码方式造成了容易让二语习得者译码时产生偏误的结果。  3.诱导性偏误  这种偏误是教师或教材对目标语的语言现象讲解不够充分或讲解有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