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图式在一词多义的认知机制中的作用

意象图式在一词多义的认知机制中的作用

ID:28163620

大小:4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8

意象图式在一词多义的认知机制中的作用_第1页
意象图式在一词多义的认知机制中的作用_第2页
意象图式在一词多义的认知机制中的作用_第3页
意象图式在一词多义的认知机制中的作用_第4页
意象图式在一词多义的认知机制中的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意象图式在一词多义的认知机制中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意象图式在一词多义的认知机制中的作用[摘要]一词多义现象的研宄是一个复杂的历时研宄,其认知机制比较复杂,但意象图式却是最根本的动因。意象图式使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成为可能,并为最终的范畴化奠定了基础。[关键词]意象图式一词多义隐喻转喻[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073-02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的语义现象,对多义词的扩展模式和认知机制,国内外已有一定研究,但研宄多是从比较片面单一的角度进行的,如仅从原型范畴理论或隐喻转喻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很少从意象图式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点尝试。一、意象图式

2、在人的认知体系中,除了基本范畴之外,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认知构成了另一个重要的认知层面,Lakoff称之为动觉意象图示,或简称为意象图示(imageschema)。意象图式的概念最初由Lakoff&Johnson(1980)在概念隐喻理论中提出,被认为为整个概念系统提供了体验的基础。Johnson的《思想中的身体》(BodyintheMind)(1987)一书至今仍然是研究意象图式理论的最权威、最系统的著作,其屮给出的定义也是众多学者奉行的判断意象图式的标准。意象图式是在我们的视觉、动觉经验中反复出现的动态构型,它为我们的经验提供连贯性及结构。”还有其他定义也是比较被

3、接受的,如意象图式是空间关系和空间中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意象图式是为了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而对感性经验进行的压缩性的再描绘。意象图示的定义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是相同的。首先,我们的身体不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在与外部客观世界进行接触和互动,意象图示就产生于这些活动之中,并?0这些活动以连贯、意义和框架。这样我们就可以用这些框架来表示这些活动,进行推理,从而把看似无关的事情联系起来。意象图式具有很多特点:它是一种抽象结构,来源于人体在外部空间世界中的活动,具有体验性;它是许多具有一些共同特点的行为与活动的框架;它是头脑屮抽象的表征;它在人类的活动屮是不断再现的;

4、它产生于人类的具体经验,但由于人类可以把它映射到抽象概念中去,因此它可以被用来组织人类的抽象概念,并把看似无关的经验联系起来。认知语言学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研发了多种意象图示,较常见的有:起点一路径一目标图7K(SOURCE一PATH一GOALSchema)、中心一边缘图不(CENTER-PERIPHERYSchema)、部分一整体图示(ThePART-WHOLESchema)、容器图示(CONTAINERSchema)、连接图示(LINKSchema)、力图示(FORCESchema)、线性图示(LINEARORDERSchema)和平衡图示(BALANCESch

5、ema)等。以起点一路径一目标图示为例,它的构成要素有:起点、终点、路径、方向。如:Awaterdroprollsfromthetableontotheground./V11flyfromNewYorktoLondon.它们都有一个出发点,沿着一个路径到达终点。这些图示都基于一定的生理基础,如起点一路径一目标图示的生理基础是:当身体从一个地点移到另一个地点时,一定有起点、终点和路径。中心一边缘图示的生理基础是人体具有中心和边缘,构成要素是实体和边缘。中心是重要的,边缘是次要的,边缘依赖中心而存在。再如,整体一部分图示的生理基础是人本身以及其他物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

6、。构成要素有:整体、部分、构造。在此图示屮,只有部分存在于同一结构中才构成整体。人的经验将家庭及其他社会团体视为有部分组成的整体,如一个政权的倒台被称为“瓦解”。二、一词多义及其词义扩展模式一词多义关系是所有自然语言的普遍特征,英语是一门高度发展的语言,更是如此。在现代英语屮,绝大多数词具有一词多义的特征,少则二三义,多则上百义,如“go”的不及物动词的义项就达到21个。然而,当一个词首次被创造出来指称某种事物和现象时,其意义是单一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语言的发展,同一种符号不得不被用来表示许多的意义,结果就形成了一词多义现象。对一词多义的研宄冇共吋和历时两种,但以

7、历时为主。因为词义的扩展是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多义词词义的扩展有不同的模式,Taylor(2003)提出了语义链的观点。他认为,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并非有一个共同的意义特征,而是通过一个意义链相连,相邻的义项享有共同的特征,不相邻的差別就相对较大。这是一种线性的意义链,但实际上不止于此。Lakoff(1987)提出了散射范畴原则,他认为多义词是一个以原型为基础的范畴化过程的特例,多义词的各个义项是相关范畴的成员,原型性高的义项距离中心原型义项近,原型性低的义项距离中心原型义项远。Langackcr(2007)提出了网络模型的概念,即多义词的各个义项通过范畴

8、化关系形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